易中天推出首部电影,打了国庆档一个措手不及,影视圈要变天了?

快播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3 09:14 2

摘要: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那句经典开场“大家好,我是喝酒只喝一盅的易中天”,易中天其实一直以来都伴随着争议。

文|鱼头泡

编辑|小娄

不知道有多少人记得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那句经典开场“大家好,我是喝酒只喝一盅的易中天”,易中天其实一直以来都伴随着争议。

有人称他为“学术土匪”,也有人夸他是“当代司马迁”。

他出身书香门第,却连大学都没读过;他因心直口快而屡遭排挤,可他的讲座却一票难求。

而今天他又再次打破次元壁,首次担任编剧监制拍电影,他几乎在制作过程中天天和工作人员进行碰撞,但也因为他的坚持打造了一部被观众称为“移动博物馆”的三国题材作品。

这部电影不仅还原了我们在历史书上看不到的故事,更让那些被脸谱化的历史人物首次“活”了过来。

易中天的前半生,其实真的可以用一波三折来总结。

出身显赫的书香门第——祖父是地方长官,姑姑嫁给了民国总理,父亲是会计专家,母亲是燕京大学高材生。

你可能会觉得他是投了个好胎,殊不知即使是这么优渥的家庭背景,也改变不了他注定波折的人生。

高中毕业后,他因一部苏联小说的影响,远赴新疆摘了十年的棉花。

一直到了高考恢复,高中毕业就去往新疆的他,即使多年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还是凭本事跨过本科直接考上研究生。

但是学历高也会面对钱的烦恼,工资补贴并没有因为学历高而多一些,三十而立的年纪却还要妻子补贴生活费。

毕业之后他选择留校任教,他诙谐幽默的讲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三百多人的教室被挤得爆满。

但正因为这份人气,加上他耿直不阿、不屑送礼的性格,让他在高校中备受排挤。

教书十年,饱受学生喜爱,却始终评不上正职称。

最困难时,一家人挤在三十平米的小屋,女儿被迫搬出去住,连一块钱一包的烟都戒了。

于是他选择了跳槽,在新的学校,他的才华终于得以施展,不仅评上正职,还因著作等收到《百家讲坛》的邀请。

他甚至毫不避讳的说参加节目是为了凑钱买房,当时学校分房需交三万,可谁能想到工作十几年的他竟然拿不出。

谁也没想到,这次“为钱而来”的亮相,竟让他一夜爆红。

他的书创下历史读物销售记录,各大高校、卫视邀约不断。

但争议也随之而来:同行批评他“语言粗俗哗众取宠”。

面对质疑,易中天直接宣布要写一部从女娲开始的中国通史。

这部书原本计划是36卷,但截至目前只出了20卷,被不少人说烂尾。

易中天在监制电影时真的把自己历史学者的身份发挥到了极致,严谨到可怕,凡是汉代没有的东西,绝不允许出现在画面中。

为还原汉代骑兵的真实姿态,团队考证出东汉尚未出现马镫,于是所有骑兵打仗镜头全是无马镫的“夹马腹”姿势。

为重现当时的市井烟火气,道具组甚至对水果进行“朝代筛查”,发现苹果是后世传入,摊贩桌上就只摆梨子。

一场曹操与袁绍的饭局戏,堪称文物复刻的巅峰。

用餐的桌子复刻自西汉鎏金银纹漆案,喝汤的玉勺原型藏于洛阳博物馆。

就连煮饭的炉子也暗藏玄机,那件复刻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铜四神兽温染炉”,被考证为世界上最早的“单人小火锅”,用于为熟肉保温蘸酱。

桌角的“铜鉴缶”更是中国最早的冰箱,通过夹层填冰实现制冷。

粗略统计,单单这一场戏就复刻了十余件珍贵文物,不得不说易中天有这个毅力做什么都会成功的。

电影在服装配色上的设计,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袁绍战袍的紫色并非随意选择,而是中国最早的人工合成色“中国紫”。

这种颜色需将矿物原料投入千度窑火,以复杂工艺炼成,从研制出来开始就承载着祥瑞寓意,与袁绍出身名门的尊贵身份契合。

曹操身穿的铠甲也是严格参照汉代甲胄形制,就连不起眼的小角色的麻布衣服,也参考了汉代的织物。

最细节的还要说曹操的宠物狗“麦子”,完完全全照搬内蒙古博物院的汉代彩绘陶狗造型。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每个画面都经得起历史推敲。

主创团队在一年内展开六次采风,足迹遍布130家博物馆。

多名工作人员耗时耗力,只为让观众在观影时,能真正“穿越”到那个时代。

了解易中天的都知道,他是曹操“毒唯”。

在他看来,曹操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白脸奸雄”,而是一个理想满腹却迫于形势转变的多面性人物。

电影中的曹操是一个热血青年,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他见过塑造的最傻白甜的曹操了。

二十岁初入仕途,就在洛阳以“五色棒”肃清法纪。

二十九岁任济南相时,罢免当地奢靡官员。

三十五岁联合诸侯讨伐董卓,却遭袁绍背刺。

一次次的打击让他失去了少年心气,那是不可再生之物,所以我们在诗中看到他的抱负与忧伤:“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而易中天正是透过了《短歌行》,看到了背后真正的曹操,才会认为他绝不会是世俗定义的扁平角色。

电影通过袁绍一句“鬼影重重”的台词,让观众们透过袁绍看到了曹操的摇摆。

人性本就是诡谲多变的,而失去少年心性的曹操,也会成了自己最开始最不屑成为的人。

所以这个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而真正能够做到一如往昔的人本就不多。

而这部电影不禁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曹操,还有更多不被理解甚至被曲解的历史人物。

汉献帝刘协无论是出现在电影还是电视剧中,都尝尝以懦弱无能的形象出现,让人看了不免生出一股窝囊气。

但在那个政治形势如此复杂的东汉,真的会允许一个无德无才的人上位吗?

在《三国的星空》中,刘协虽身处绝境,却一直都记得那句“民为重 君为轻,社稷次之”,哪怕身不由己也在为百姓考虑。

电影中可以看到,与其说刘协是个无实权无能力的花架子,不如说他只是早就深谙生存之道,避其锋芒希望有朝一日改写结局。

易中天监制的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历史观的革新。

它告诉我们: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充满矛盾与无奈。

从曹操的理想幻灭,到汉献帝的隐忍智慧,影片让我们看到那些被定型的历史人物背后的身不由己。

正如易中天自己的人生:从“学术土匪”到“大众史学家”,从“戒烟省钱”到“如日中天”,他始终在用行动证明:真实,永远比讨好更重要。

这部电影,或许正是他学术生涯的所有精华组合而成的。

不迎合流量,不妥协于世俗,只用匠心与考究,让沉睡的历史真正活过来。

当观众走出影院时,带走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段可触摸的过往。

这或许就是历史最该有的样子:不是冰冷的教科书,而是充满烟火气的人生。

来源:与君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