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说卫诗雅吧,这届金鸡奖最佳女主提名者,结果在片里就两三个镜头:一个是在集团会议上站在后排,露了半张脸;一个是给李雾童(金城武)递文件,说了句 “大佬,签个字”,话音刚落镜头就切走了。
看《风林火山》时,我好几次对着银幕叹气 —— 不是电影不好看,是太可惜了那些被 “浪费” 的好演员。
就说卫诗雅吧,这届金鸡奖最佳女主提名者,结果在片里就两三个镜头:一个是在集团会议上站在后排,露了半张脸;一个是给李雾童(金城武)递文件,说了句 “大佬,签个字”,话音刚落镜头就切走了。
任贤齐的卧底阿照更让人心疼。他出场时穿着便衣,跟在王志达(刘青云)身后汇报情况,眼神里全是 “想好好做事” 的认真;后来被王志达出卖,在仓库里被李雾童的人围住,他攥着对讲机的手都在抖,嘴唇动了动想解释,结果还没说出口就领了盒饭。
我记得任贤齐以前演《树大招风》里的悍匪多带劲,这次连 “卧底的挣扎” 都没来得及演全,就像刚点燃的火柴,还没发光就灭了。
唯独杜德伟的李文狄,把 “小角色也能发光” 演明白了。他总共没几场戏,却场场扎心:灵堂里跟李雾童对峙,手指着父亲的遗像,声音又恨又哑:“你连爹都敢动,眼里还有没有这个家?”;
最后跟李雾童火拼前,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旧照片(估计是小时候跟弟弟的合影),那眼神里的软,跟之前的狠劲儿反差太大。
散场后我特意查了下,杜德伟快 60 了,还能把 “又恨又念旧” 的黑帮大哥演得这么活,只能说 “姜还是老的辣”,也多亏他把每一个镜头都当 “最后一场戏” 演。
还有林俊贤、卢海鹏、甘国亮那些熟脸,加起来戏份都不到十分钟。林俊贤在赌场里跟李文狄碰了个面,就说了句 “文狄,好久不见”;卢海鹏演的集团老臣,刚反对李雾童 “洗白” 计划,下一秒就被杀手解决了。
可就算只有几秒,我还是一眼认出来了 —— 这些人以前都是港片里的 “熟面孔”,林俊贤的《上海皇帝》、卢海鹏的《跛豪》,哪部不是经典?现在只能在片里 “打酱油”,麦浚龙能把他们凑齐,像把散在各处的港片碎片捡了回来,可碎片拼不全,才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聊完演员,再说说麦浚龙这 “又爱又恨” 的导演。说他有才华吧,没人能反驳 —— 铜锣湾飘雪的镜头,血滴在雪上炸开,冷色调把 “人心比雪冷” 拍得透透的;隧道里李雾童苏醒的画面,空旷到只剩脚步声,孤独感顺着银幕往外冒,比任何台词都管用。
可他太任性了,像个拿着画笔的孩子,只顾着把画面涂得好看,不管观众能不能跟上剧情:刚看懂李雾童想 “以药替毒” 的野心,突然切到杀手程文星(古天乐)按浴缸的戏;刚明白王志达(刘青云)是黑警,又跳到老臣们内讧,大段旁白堆上来,看得人脑子发懵。
有个镜头我印象特别深:医院爆炸后,雪花落在废墟上,镜头慢慢拉远,整个铜锣湾像被冻住了,美到让人忘了呼吸。
可下一秒就切到狄文杰(梁家辉)在办公室看文件,没半句解释他为啥突然关注这件事,刚攒的情绪全散了。麦浚龙好像把 “风林火山” 的 “疾如风” 用错了地方 —— 美学来得快,叙事也跑得急,观众还在消化画面,剧情已经跑出去老远。
现在猫眼预测票房才 1.57 亿,有人说 “这是港片作者向电影的必然结果”,可我觉得不值。就冲杜德伟的演技、雪景里的暴力美学,还有那些老戏骨的客串,它该有更高的票房。
可转念一想,就算票房上去了,又能怎样呢?未来还能有谁把金城武、梁家辉、古天乐凑齐?还能有谁记得找林俊贤、卢海鹏这些老戏骨?
片尾古天乐说 “散聚有时,都是过客”,我坐在影厅里突然鼻子发酸。那些港片里的巨星,就像片里的雪花,飘在铜锣湾的夜空里,美是真的美,可风一吹就散了。麦浚龙想把这些雪花留住,用镜头做成标本,可标本再美,也没了温度。
其实港片也像一味药,以前能让我们看得热血沸腾,现在只能偶尔回味。可就算是回味,也得有片子可看啊 —— 下次再想看到这么多港片老戏骨同框,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了。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看的时候,有没有为哪个小角色可惜?觉得麦浚龙要是不那么 “犟”,这部片能更好吗?来评论区聊聊,毕竟能跟同好吐槽港片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来源:沐娱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