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国庆档首日厮杀已经开画,《志愿军:浴血和平》暂时稳居第一,《刺杀小说家2》紧随其后,《浪浪人生》位居第三。
2025国庆档首日厮杀已经开画,《志愿军:浴血和平》暂时稳居第一,《刺杀小说家2》紧随其后,《浪浪人生》位居第三。
《731》论票房是第三名,但它并非国庆档新片,所以不做统计。
《震耳欲聋》预售势头很足,待正式上映后,或成票房黑马,冲击冠军也极有可能。
2025 年国庆档电影的序幕从预售阶段就充满悬念。
檀健次主演的《震耳欲聋》打破 “定档晚、排片少” 的魔咒,凭借国内首部聋人反诈题材的稀缺性,再加上檀健次在粉丝当中的号召力,预售 24 小时票房突破千万,最终以 3131 万元登顶预售榜,占档期预售总额的 35% 以上。
这部影片能实现逆袭,离不开下沉市场的强力支撑 —— 其覆盖 22 省的影院排片布局,让三四线城市观众提前锁定场次,短视频平台 “手语反诈挑战” 的 12 亿次传播更助推热度飙升。
但 10 月 1 日正式开画后,格局骤然洗牌。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晚上9点,国庆档新片总票房突破 2 亿元,《志愿军:浴血和平》以 9130.2万元票房暂时稳居第一。
《刺杀小说家 2》以票房6105.7万位居第二。
《浪浪人生》以票房3444.2万元位居新片第三。
对比这三部票房前三的电影,《志愿军》的 “战争史诗 + 家国情怀” 精准匹配节日氛围,《刺杀小说家2》以邓超+新晋影后辛芷蕾+奇幻美学吸引观众,而《浪浪人生》的“合家欢”影片性质,加上 “韩寒监制 + 原著《皮囊》+黄渤主演” 组合,则成功抓住了家庭群体观众的眼球。
国庆档前三的口碑呈现 “题材决定基本盘,细节影响天花板” 的特点。三部头部影片虽未出现 “全民爆款”,但凭借差异化定位收获了特定群体的认可。
《志愿军:浴血和平》的口碑关键词是 “稳而不新”。
作为系列收官之作,它延续了前两部 “宏大叙事 + 情感共鸣” 的模式,40 岁以上观众占比近四成,家庭观影群体对 “上甘岭战役还原”“停战谈判细节” 等内容评价颇高。
但年轻观众吐槽其 “文戏拖沓”,认为战争场面 “不够震撼”,虽符合主旋律影片基本水准,却缺乏口碑发酵的爆点。
《刺杀小说家2》的动作戏简洁流畅超越前作,双世界互穿设定创新,IMAX沉浸感获赞“国庆档视效天花板”。
《浪浪人生》则精准踩中 “温情喜剧” 的受众痛点。这部改编自小说《皮囊》的影片,通过黄渤与范丞丞的 “父子对手戏”,将 “家庭和解” 主题融入轻喜剧叙事,一线城市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
观众评价呈现 “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认为 “笑点不尴尬,泪点有共鸣”,批评者则觉得 “改编失味,韩寒风格过于刻意”。
但暂居头部前三的3部新片,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还有还未上映的《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举行路演并开启了一些特殊场首映以后,凭借 “真实案例改编 + 手语表演创新” 收获好评。檀健次 “不用台词的情绪表达” 被赞 “演技突破”,有观众留言 “看到聋人群体反诈维权的段落,忍不住哭了”。
但主角原型律师张琪认为“主角背弃聋人”的灰度设定弱化了现实批判性,结局“聋人集体胜诉”被指过于理想化。
综合国庆档影片的票房走势、口碑发酵与档期特性,《震耳欲聋》有不小的概率逆袭成最终票房冠军,依据有三:
其一,口碑发酵的长尾效应正在显现。
现实题材的 “社交传播属性” 更具优势 —— 观众看完后自发分享 “反诈知识点”“聋人生活细节”,形成 “观影即科普” 的二次传播,这种效应在长假后半程将持续释放票房潜力。
反观《志愿军》,虽首日票房领跑,但口碑缺乏突破,后续可能面临 “票房增速放缓” 的压力。
其二,档期中段的受众结构更利好黑马。
国庆前三天以家庭观影为主,《志愿军》的 “家国情怀” 更具优势;但 10 月 4 日起,年轻观众与下沉市场观众成为主力,《震耳欲聋》的 “题材新颖 + 明星效应” 组合更具吸引力。
其三,竞争对手的短板逐渐暴露。
《志愿军》受限于 “主旋律受众天花板”,前两部累计 20 亿票房已接近同类题材上限,收官之作难有更大突破;《刺杀小说家2》的奇幻属性导致它的粉丝群体狭窄;《浪浪人生》虽开局稳健,但 “家庭喜剧” 类型的票房爆发力较弱。
不过逆袭仍有变数:若《震耳欲聋》正式上映后口碑不及预期,或《志愿军》凭借 “地方包场 + 单位观影” 的传统优势扩大差距,冠军归属仍有悬念。
来源:第一滴露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