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超4.5亿,9小时票房仅649万,新片国庆档垫底,收手吧古天乐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1 14:21 1

摘要:“往年这时候,售票机前得排两队,今年大厅里连坐的人都少。”10月1日上午,北京朝阳某影院经理李薇对着空荡荡的候场区叹气——她的感慨,成了2025年国庆档最真实的注脚。当《长津湖》57.75亿票房的海报还贴在影院走廊,这个曾捧出《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等主旋

2025国庆档遇冷:爆款缺席背后,电影市场的三重困局与反思

“往年这时候,售票机前得排两队,今年大厅里连坐的人都少。”10月1日上午,北京朝阳某影院经理李薇对着空荡荡的候场区叹气——她的感慨,成了2025年国庆档最真实的注脚。当《长津湖》57.75亿票房的海报还贴在影院走廊,这个曾捧出《我和我的祖国》《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爆款的黄金档期,正以罕见的冷清开场。据猫眼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10月1日11时,国庆档总票房刚破2亿,不足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而档期“冠军”《志愿军:浴血和平》(下称《志愿军3》)累计票房仅5500万,被业内称为“近五年含金量最低的国庆档冠军”。

一、头部影片:主旋律失焦,续集难续热度

作为今年国庆档唯一的主旋律大片,《志愿军3》本被寄予“扛旗”厚望。据影片制作方博纳影业披露,这部聚焦抗美援朝“边打边谈”阶段的系列终章,不仅1:1复原了上甘岭坑道场景,还动用2000吨TNT完成爆破实拍,单部制作成本高达5亿,系列三部总投资更突破15亿。但市场反馈却远超预期的冷淡:灯塔研究院数据显示,影片9月30日首映票房3383万,10月1日上映9小时仅收获2217万,按此走势最终票房恐难破8亿——而要覆盖15亿投资成本,至少需要45亿票房,回本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票房低迷的核心,是观众对“历史叙事失衡”的质疑。不同于《长津湖》“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的导演天团与群星协作模式,《志愿军3》由陈凯歌独自包揽编剧与导演,大量戏份被倾斜给儿子陈飞宇饰演的原创角色“孙醒”。豆瓣高赞评论直指问题:“黄继光、邱少云等真实英雄只有几句台词就仓促下线,孙醒却能单枪匹马炸碉堡、躲轰炸,活成了战争爽文里的‘超级战神’。”尽管影片在40岁以上观众中仍有号召力(家庭观影占比19.2%,据猫眼观影调研),但年轻观众的集体流失让其失去票房爆发力——18-24岁观众占比仅8.3%,远低于《长津湖》同期的27%,不少00后观众在社交平台直言“看不到历史的厚重感,只看到流量的痕迹”。

与之对垒的《刺杀小说家2》,同样没能接住市场期待。这部延续“现实与异世界双线复仇”奇幻世界观的续集,虽凭借邓超、辛芷蕾的阵容升级(替换前作雷佳音、杨幂),以及90%的特效镜头占比,在猫眼平台收获超34万“想看人数”,但上映首日9小时票房仅破2000万。首波口碑呈现两极分化:有人盛赞“赤发鬼战斗场景的特效接近《阿凡达2》水准”,也有人吐槽“剧情松散,主角复仇动机站不住脚”。更值得关注的是,据影视行业自媒体“影市前线”披露,影片3亿制作成本中,邓超单人人片酬达500万,特效预算被挤压近30%,导致部分场景出现“画面模糊、动作卡顿”问题——而前作最核心的竞争力,正是“国产顶级视效”。有观众在小红书晒出前作与续集的特效对比图,直言“续集的细节粗糙得像半成品”。

二、中小影片:喜剧失灵,港片陷“时间差”困境

头部影片乏力的同时,中小体量作品更陷入“集体溃败”。黄渤主演的喜剧《浪浪人生》,本想凭借“市井温情+荒诞幽默”路线突围,但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影片上映次日票房跌至891万,排片占比12.4%却只拿到9.8%的票房,出现明显的“排片票房比倒挂”;而其2亿制作成本,按当前走势最终票房恐难破2亿,血本无归已成定局。影评人张郁亮在专栏中分析:“影片笑点仍停留在‘误会巧合’的老套模式,没能像《夏洛特烦恼》那样戳中当代人的情感共鸣,黄渤的表演也陷入了重复自我的瓶颈。”

最令人唏嘘的,是雪藏8年的港片《风林火山》。这部耗资4.5亿(据片方2017年披露数据)、曾连续三年入选“观众最期待港片”榜单的作品,上映9小时票房仅649万,排片占比7.2%、上座率4.1%,双双垫底国庆档。影片的崩塌,堪称港片困境的缩影:从2013年构思到2025年上映,它经历了预算从1.5亿飙升至4亿、金城武因不满导演麦浚龙“随意修改剧本”拒补拍且缺席宣发、剪辑版本从6小时反复删减至125分钟等波折。更致命的是“时间差”带来的审美脱节——1990年代风格的警匪叙事、慢节奏的铺垫,与当下观众习惯的“强情节悬疑网剧”形成鲜明反差;而金城武、梁家辉等主演的“豪华阵容”,在年轻观众中认知度极低。“有00后同事问我,古天乐是不是‘拍广告的那个叔叔’。”上海某影院售票员小林的话,道破了港片演员群体号召力的式微。

古天乐本人的票房信誉,也在今年彻底“透支”。据灯塔研究院统计,2025年他主演的《恶行之外》《临时决斗》《私家侦探》三部影片,分别以1600万(1亿成本)、3200万(8000万成本)、2800万(1.2亿成本)票房惨淡收场,《风林火山》的失利更让他全年新片“全军覆没”。不同于早年《扫毒》系列积累的口碑,近年他接拍的作品多为“公式化警匪片”,剧情雷同、角色单薄,加上《明日战记》的“卖惨营销”引发反噬,观众对他的信任度持续下滑。有网友在购票平台留言:“不是不支持港片,是真的不想为粗制滥造的‘情怀片’买单。”

三、行业困局:“避堵式创作”,终究堵死了路

今年国庆档的冷清,看似是“供给不足”——成龙《熊猫计划2》、张艺谋《敦煌》等3部重磅影片临时撤档,13部新片中仅3部具备市场竞争力,导致观众“无片可看”;但深层原因,是电影行业“三重痼疾”的集中爆发。

创作端的“路径依赖” 首当其冲。主旋律影片仍在重复“流量明星+宏大场面”的模板,却忽视了历史叙事的真实性与情感共鸣;港片固守“警匪+枪战”的传统套路,不愿适应年轻观众的审美变化;喜剧片停留在“家庭温情”的安全区,缺乏《你好,李焕英》那样的创新表达。“观众拒绝的不是类型,而是没有诚意的‘模板化内容’。”张郁亮在接受采访时直言,“《长津湖》的成功,是因为它讲好了‘士兵的故事’;而现在的很多影片,只想着怎么堆砌元素、讨好资本。”

市场端的“避堵博弈” 则成了“反向操作”。就像国庆高速上“所有人都想提前走,结果更堵”的逻辑,今年国庆档的“IP续集策略”因过度扎堆而失灵。据灯塔研究院数据,档期内《志愿军3》《刺杀小说家2》等续集影片占比超70%,各大公司都想通过“成熟IP”降低风险,却没想到同质化严重引发观众审美疲劳。更讽刺的是,导航软件“把所有人导到同一条冷门路”的荒诞,在电影市场重现——大家都押注“IP安全牌”,反而让这条路彻底堵死。有发行方人士透露:“原本以为《志愿军3》能垄断主旋律受众,没想到很多观众觉得‘看一部就够了’,直接放弃观影。”

IP运营的“短视消耗” 同样致命。《志愿军》系列急于用“三部曲”快速变现,却毁掉了前两部积累的口碑(前两部豆瓣评分均在7分以上,第三部跌至5.2分);《风林火山》沉迷“神秘营销”,八年等待耗尽了观众的期待;《刺杀小说家2》重演员片酬轻特效投入,消耗了IP最核心的“视效优势”。这些操作,让本应沉淀价值的IP,变成了“一次性消耗品”。正如某影视公司制片人所说:“现在的IP运营,就像竭泽而渔——只想着捞眼前的鱼,却忘了给行业留生路。”

四、冷档期的热反思:尊重,才是破局的关键

截至10月1日午后,国庆档票房刚迈过2亿大关,距离市场预期的“首日3.5亿”仍有不小差距。尽管有分析师寄望于8天档期的“长尾效应”,但从目前的口碑走势(《志愿军3》豆瓣5.2分、《风林火山》5.8分、《浪浪人生》5.5分)来看,翻盘希望渺茫。

但换个角度看,这个“冷档期”或许是件好事——它用冰冷的票房数据,给狂热的电影行业敲了一记警钟:无论是主旋律还是港片,无论是IP续集还是新人新作,只有尊重历史、尊重观众、尊重创作规律,才能真正打动市场。就像国庆高速上,那些“支起小桌写作业、交换月饼”的车主,用乐观化解拥堵;电影行业也需要跳出“避堵式创作”的焦虑,回归内容本身。

毕竟,观众的钱包从来不会为“套路”买单。正如一位观众在购票平台的留言:“不是不想去影院,是没遇到一部值得我花30块钱、坐两个小时的好片。”当电影人真正放下对“流量”“IP”“速成”的执念,把心思花在讲好一个故事上,或许下一个国庆档,影院的候场区会重新排起长队。

来源:看世界说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