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人》故事的核心并不在展现复杂的情报手段或高科技行动,办公室成了一群“废柴特工”面对创伤与失落的庇护所,他们在这里处理羞辱、悲伤,以及被体制抛弃后的情绪。
《流人》故事的核心并不在展现复杂的情报手段或高科技行动,办公室成了一群“废柴特工”面对创伤与失落的庇护所,他们在这里处理羞辱、悲伤,以及被体制抛弃后的情绪。
文丨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璐诗 Lucy Cheung
上周,我到伦敦电影学会(BFI)看了英剧《流人》(Slow Horses)第五季首集预映。海报上,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饰演的杰克逊•兰姆(Jackson Lamb)双脚交叠搁在凌乱的办公桌上,脚上破洞袜子用胶布补丁贴着,格外惹眼。兰姆自暴自弃的作风、令人反胃的生活细节,正是《流人》吸引观众的重要部分:在小破楼“斯劳之家”(Slough House)里,邋遢的兰姆不动声色却精明无比,他手下一群平时业务水准不怎么样、彼此之间也不怎么对付的“废柴”特工,在关键时刻总能胜过总部大楼里衣冠楚楚的上层特工。
“Slough House”的特工因谐音被叫作“Slow Horses”,而总部里那些咄咄逼人的同事则是“dogs”。“大狗”是军情五处的内部调查组,负责监督与管控间谍;“慢马”则是被打入冷宫的边缘人。两者同属一个体系,却始终紧张对立。
该剧改编自米克•赫伦(Mick Herron)的《斯劳之家》(Slough House)系列小说,电视剧版本忠实还原了赫伦笔下荒诞的办公室与黑色的人性喜剧。加里•奥德曼饰演的兰姆既是冷面教官,也是幽默核心。在映后谈中,赫伦回顾了创作经历,几位演员则分享了拍摄过程。
与传统间谍故事里摩天大楼、豪车场面的叙事不同,《流人》始终从粗粝的角落切入。它不像许多以伦敦为背景的影视剧那样拍成“风光明信片”,而是避开主流地标,把最核心的“斯劳之家”安放在伦敦市区靠近巴比肯的一幢小破楼里。这里可能是伦敦最阴暗也最不起眼的角落:办公室的霉味、旧楼的阴影、咖啡机旁的争吵和差错,构成了这群“废柴特工”的日常。巴比肯这一带是战后重建的产物,混凝土冷硬、氛围压抑,和小说中被边缘化特工的处境相互映照。这种环境既是背景,也是主题的一部分。
而这栋小破楼正是赫伦早年上班通勤每天经过的建筑,也由此激发了他创作《斯劳之家》的灵感,后来还直接成为剧集的拍摄地。赫伦当时在一家法律期刊担任副编辑,每天步行去办公室时都会路过这栋阴郁的楼。他回忆:“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会写书,更别说是一系列。但每天路过它,我就在‘生活’在那里,脑子里不断闪现点子。每天傍晚回牛津的火车上,我反复思考,回到家时当天写作的方向已经很清楚了。那时我每天能写一小时,平均大约360字。”
《流人》(Slow Horses)自2022年开播以来,在IMDb上的评分一直维持在8分以上,烂番茄几季下来更是保持在95%到100%之间,被英国和美国媒体普遍称作近年来最成功的间谍题材剧集之一。在中国大陆,虽然Apple TV+的传播相对有限,但豆瓣第二季的评分高达9.0。评论几乎一致强调它的“黑色喜剧”气质和“反英雄”特色,这与赫伦的写作动机直接呼应:他并不想写“邦德”式的英雄,而是写那些失败者、局外人。
赫伦说,故事核心不在复杂的情报手段或高科技行动,而是“谁把饮料放进冰箱、谁占了座位、门窗修补的痕迹”。这些细节比特工技能更能揭示人物关系。“办公室是最真实的戏剧场所”,赫伦说。观众在熟悉的日常中感受到人物的孤立与依赖,也让“间谍故事”有了情感重量。《流人》既是谍战剧,也是“办公室剧”和“家庭剧”。办公室成为角色面对创伤与失落的庇护所,他们在这里处理羞辱、悲伤,以及被体制抛弃后的情绪。
“斯劳之家(Slough House)像一个破碎的大家庭,表面冷嘲热讽,实则非常保护彼此。”
饰演吊儿郎当“技术宅”罗迪•霍的克里斯托弗•钟(Christopher Chung)说:“斯劳之家像一个破碎的大家庭,表面冷嘲热讽,实则非常保护彼此。”演员们也提到,拍摄时氛围轻松,常常开拍前大家还在开玩笑,这种能量也被带进了镜头。赫伦说自己从不研究间谍世界的真实细节,因为他写的不是操作手册,而是机构中的人物声音与处境。他的写作往往从语气、甚至从书名出发,而不是从技术设定开始。这种写法承得住黑色幽默与悲伤的并置。至于前几季角色“领便当”,赫伦表示:“不写的话,这系列很容易滑向情景喜剧。特工是危险职业,死亡是必要的。”这种不确定性让故事更紧张、更真实。他特别强调,自己最想写的其实是“悲伤”:角色如何面对“失去”。
赫伦的创作深受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影响。小说里的前军情五处高层大卫•卡特赖特(David Cartwright)是对勒卡雷本名“David Cornwell”的致敬;而“杰克逊•兰姆”的原型则源自赫伦潜意识里的出租车司机:满口脏话,机智却难以捉摸。赫伦说,兰姆是唯一一个自己不会进入内心世界的角色,“要么他是个绝对可鄙的人,要么他只是在假装。”他喜欢在不同角色视角间跳转,其中最偏爱的就是兰姆忠诚的秘书凯瑟琳•斯坦迪什和技术宅罗迪•霍。这种写法让读者必须动脑,也给故事增加张力。
杰克逊•兰姆(Jackson Lamb),由演员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饰演。
《斯劳之家》第五部《伦敦规则》(London Rules),是在英国“脱欧”公投后写成的。赫伦原本打算写得轻松些,比如人物结婚、戒烟、戒酒。但随着社会氛围变化,他把重心放在了政治与国家氛围上。他说,书中紧张和暴力情节常与现实意外相似,但并非刻意模仿:“当你推动小说的现实边界时,会觉得像在写科幻,只是把现实往前推一点制造戏剧效果。但几年后回头看,一些场景却与新闻惊人接近,让人沉重。”他举例,《亡狮》(Dead Lions)宣传期间,恰逢曼彻斯特体育馆爆炸案,而小说开篇正是恐袭场景,那一刻他深感不适。但他也认为,既然要描写国家与紧张局势,就必须触及这些。
在场的几位演员都认为,正因为剧里既有血腥与死亡,也有荒诞幽默,所以格外真实,表演时也能体会到角色的复杂情绪。克里斯托弗•钟表示:“看我演罗迪,大家可能会觉得他是最不像特工的人,但这正是好玩的地方。”他提到自己在试镜时就去翻原著,想确认罗迪是否有足够突出的剧情线。“每一季罗迪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个人都有脾气、缺点,但彼此有强烈的保护感。慢慢地,你就能看到罗迪•霍更敏感的一面,他的同事们也一直在支持他。你能看到大家是如何互相关心的,就像一个问题家庭,但其实互相之间关系很紧密。兰姆对大家实际上也很照顾,你能感受到这个团队的微妙关系。你能看到他们互相掩护、互相支持。”
克里斯托弗接着说,在拍摄时,兰姆看似是即兴的台词,实际上完全按剧本来。他说,大家从一开始就感觉,虽然按足剧本来拍,每个人在小细节上却都不自觉加上一点自己的肢体动作、眼神等。这些小细节让每个角色更有血有肉。
《流人》第五季主创在点映现场,摄影:张璐诗
《流人》第五季第一集延续了一如既往的失衡与混乱,同时展现角色的发展。杰克•劳登(Jack Lowden)饰演的“小河”神情比前几季柔和了许多;第四季失去同伴的雪莉•丹德依旧深陷愤怒与悲伤。饰演她的艾米-费欧•爱德华兹(Aimée-Ffion Edwards)说,这一季她与小河的关系很关键,但保持柏拉图式的情感,“这在电视剧里并不多见”,她觉得这样的安排很清新:“化学反应和火花也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
饰演秘书凯瑟琳的萨斯基娅•里夫斯(Saskia Reeves)提到,布景里玻璃门的修补痕迹依然可见,提醒观众上一季的死亡阴影仍未散去。凯瑟琳在第五季依旧关心同事,但她自己也在处理创伤。“对凯瑟琳来说,照顾别人可能比照顾自己容易。”里夫斯说,这一季角色处理了很多内心的黑暗和复杂,但表面看不出来。“你能看到她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她的脆弱与坚强并存。”
《流人》第五季的首集延续了一如既往的失衡与混乱,同时展现角色们的发展。
《斯劳之家》系列如今销量超过四百万册。但赫伦的创作与出版并非一帆风顺。在尝试诗歌与文学小说后,他写过“佐伊•伯姆”系列,但真正推动他转向间谍小说的是一次意外经历:2005年7月7日,他在帕丁顿车站等车时,离他只有一站的埃奇韦尔路地铁站发生恐袭,也就是“七七爆炸案”。“你不必懂政治,也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受害者。”赫伦说,“那让我意识到,我可以去写类似的事件,而不必完全理解其运作。”从那天起,他开始全身心写间谍小说。
《斯劳之家》2010年在英美出版,但续作因类型模糊,在英国寻找出版社时接连碰壁。赫伦回忆,转机来自一次偶然:当时约翰•默出版社新上任的小说出版主管在伦敦利物浦街火车站的书店里,看到一本美国平装版,随手翻了翻,觉得有意思,便买下版权,这才让小说得以在英国出版。
米克•赫伦(Mick Herron),图片:GettyImages
但真正让赫伦一举成名的是可以说是2016年的“脱欧”事件:他在公投后写的小说《伦敦规则》于2018年出版,书中的民粹、留着蓬松长发、骑自行车的国会议员彼得•贾德(Peter Judd)形象,与现实中的政治人物鲍里斯•约翰逊之间的相似度让人无法忽视。赫伦回忆,他曾在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与鲍里斯•约翰逊同期上学,但PJ只是他心目中的右翼假想敌:“受过公立学校教育、自我中心、权利感强、漠视伦理和道德。鲍里斯•约翰逊符合这种类型,但很多政治人物也一样。” 他在作品中展现的不仅是权力的腐败,也有普通人、“流人”特工在权力漩涡中的无奈与自嘲。
正如勒卡雷的小说反映了70年代的失落与幻灭,赫伦捕捉到了全国范围内的愤怒与挫败感。这种现实的影射也直接推动了他在文坛的突破:《伦敦规则》出版后,他的小说销量和评论关注度显著上升,名字开始与勒卡雷并列被提及,这最终促成了《流人》的影视改编。英剧《流人》开播至今收视极高,但赫伦说,他在写作新的《流人》故事时,每个角色仍然只是自己脑海里的“声音”,并不会出现观众熟悉的演员形象。但他透露,演员有时候倒会对自己的写作产生影响,比方说“兰姆”的饰演者加里•奥德曼曾给他发来一张自己岳父的袜子照,袜子用跟原来不一样的线缝补过,赫伦于是把这细节写进了杰克逊•兰姆的外貌描写中。
加里•奥德曼多次暗示,“杰克逊•兰姆”可能会是他最后一个长期出演的角色之一。他说自己已不再想在80岁时继续频繁拍戏,如果能以“兰姆”作为收官角色,他会觉得“荣幸而满足”。与此同时,《斯劳之家》系列小说也持续在全球出版流传,从英国本土走向美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地。书籍和剧集互相推动,使赫伦的写作逐渐从英国小众现象转向国际化。
不像勒卡雷,赫伦并没有情报部门的工作经验,但长期的办公室观察为他提供了创作素材。他几乎不做资料调查:“不做研究很重要,我写的是办公室政治,是我熟悉的部分。”他把日常、政治、权力与幽默融入间谍题材,创造出既紧张又荒诞的“慢马宇宙”。这些“Slow horses”虽然慢慢奔跑,却看得最清楚。
来源:FT中文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