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在全国各大电影院的公映,引起了社会轰动。该电影片采用冷峻写实的艺术手法,还原侵华战争时候,日本关东军第731部队打着“防疫”和“给水”的名义,在东北哈尔滨平房基地从事细菌武器研发、人体实验和大规模生物战部署的真实历史。
一、引子:电影热映,揭开 "隐形瘟疫计划" 面纱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在全国各大电影院的公映,引起了社会轰动。该电影片采用冷峻写实的艺术手法,还原侵华战争时候,日本关东军第731部队打着“防疫”和“给水”的名义,在东北哈尔滨平房基地从事细菌武器研发、人体实验和大规模生物战部署的真实历史。
二 灵感:黑死病史料催生的恶魔野心
网友们在电影中,看到石井四郎招呼助手,穿着防护衣,把成千上万只染有鼠疫的跳蚤,统统装入陶瓷弹壳。这些带着跳蚤的陶瓷弹壳,就是石井四郎与731科研团队研发的鼠疫陶瓷炸弹。
鼠疫陶瓷炸弹的存在,不是虚构的,却是真实还原当年石井四郎制定鼠疫征服世界的计划。在哈尔滨平房731研究基地的石井四郎,就向借用鼠疫炸弹做战场的杀伤性武器,让整个欧亚大陆重新陷入中世纪黑死病的噩梦之中,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大东亚共荣圈的版图,伸及到全世界。
1929年,博士毕业的石井四郎在欧洲各国游历,考察各国生化武器的研发状况。当石井在图书馆,翻阅中世纪的1348年欧洲鼠疫(黑死病)的史料,看到当时黑死病的爆发,使欧洲大约有2500万-5000万人口死亡,几乎把整个欧洲社会给摧毁。
石井四郎看到这些资料时候,却缺乏善良之心,没有医学科学家对黑死病中逝去生命的悲悯。他眼中看到的不是灾难,却闪烁着军事狂人的光芒,获得非凡战略启示:
“一场瘟疫就能让一个文明瘫痪……如果我们掌握这种力量,是不是能把世界都征服?”
石井四郎就认为,既然数百年前鼠疫,能使欧洲社会生灵涂炭。经过现代医学技术“优化”的鼠疫病菌,必将成为日本征服世界的利害武器。
电影中,石井四郎在日记本上写下“鼠疫,帝国未来的希望”。这一句台词,并非是艺术上的虚构。
在真实历史中,从欧洲游学和考察完毕的石井四郎,就利用在欧洲搜集的细菌战研究情报,对日本军部内部大肆鼓吹“细菌武器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制胜法宝”,甚至游说细菌武器是摧毁战争根基的强有力武器。在军国主义横行的时代,这一套罪恶的理论获得日本各方的认可,为后续“隐形瘟疫计划”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石井四郎的理论,在军国主义狂潮中获得上日本军部的支持,巨额经费和资源随之而来。之后,1932年石井四郎在东京成立细菌研究室,1933年哈尔滨成立“关东军防疫给水部(731本部)”,部队对外称“加茂部队”。石井四郎的代号是“东乡大尉”,正是取自他崇拜的东乡平八郎元帅—一个日本海军元帅,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战功闻名,借用其名作为代号,足见内心对军国主义偶像的崇拜。
之后,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在日本军部支持和举国财力的支撑下,石井四郎搭建一个细菌武器研究生产基地,也就是731部队。在真实的731部队中,鼠疫研究被列为最高优先级。部队本部的西侧、西北侧、北侧、东北侧,分布排列着大量的动物和昆虫饲养室,在这里无数老鼠、跳蚤被培育为鼠疫菌的 “载体”。
在仓库中,存放着毒株、植物样本,这也是研究鼠疫传播与变异的“原材料”。在电影中,当网友们看到科研人员穿着白大褂,在密封实验室里用针管向老鼠注射鼠疫菌的画面,这也是731部队成员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
虽然731部队把已知的各类细菌和传染病都研究透彻,但唯独为鼠疫菌“情有独钟”。因为石井四郎认为,只有鼠疫才能实现“用瘟疫摧毁敌国”的野心。
731部队还专门安排摄影班成员,如把鼠疫实验的过程拍摄成影片,借此记录研究成果,借此方便成员的“交流学习”。所以,当网友们看到电影《731》中,大礼堂里播放着实验影片,石井四郎和高层研究人员围坐,讨论研究成果的情节,完全取决于真实的历史。
在731部队实验基地本部大楼二层中间,播放重要的实验影片,供各研究班高层观看。如在实验过程中,有突破性进展或者棘手问题,影片都会直接送到石井四郎的办公室,由他单独与其他成员进行研讨。
三 突破:陶瓷炸弹如何让跳蚤 "活着" 上战场
731部队经常以各类细菌做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但石井四郎一直认为鼠疫菌是“王牌”。道理也是非常简单,鼠疫杆菌毒性烈、传染性强,且能通过跳蚤媒体,在老鼠—跳蚤—人之间恐怖疯狂传播病菌。
但是,如何将鼠疫有效投放在敌方,这是日军731部队面临的重大难题。731部队的科研人员在模拟实战研究中发现,将赤痢菌、伤寒菌、霍乱菌、鼠疫菌、炭疽菌等装在飞机铁弹中投掷大地,除了炭疽菌之外,其余细菌都几乎因空气阻力和高温,在没抵达地面之前就死亡。
因此,731部队的科研人员总结,为了减少细菌的死亡率,必需在 500 公尺以下低空投掷,但这样一来,飞机极易成为 “移动靶子”,且细菌散布面积也会大幅缩小。
因此,电影中的石井四郎就发出怒吼:“必须找到能让鼠疫菌‘活着’抵达战场的载体!”这也道出了当时731部队的核心诉求。
经过一番反复实验的研究,731部队研究人员终于发现传播鼠疫的最佳媒介——跳蚤。为了让跳蚤在投掷过程中存活,需要一种特殊的弹壳。
当时,731部队研究人员经过一番研发,总结跳蚤承载的特殊弹壳,最佳方案是两种:陶瓷炸弹和硅藻土炸弹。
陶瓷炸弹,外壳为低温烧制陶土,用特殊釉面隔绝高温,内部多孔,一般都是容纳数千只跳蚤,落地时候,就碎裂释放无数跳蚤,鼠疫跳蚤成活率超 80%。
硅藻土炸弹,由于外表的透析性,自然能更好保护跳蚤生命力,跳蚤存活率更是再提升30%,1945年初才完成试制。
经过一番比较,石井四郎总结陶瓷弹壳具备一定的透气性,能保证跳蚤在高空投掷过程中的存活率。当投掷在空中陶瓷炸弹里的跳蚤,如黑沙一般洒向地面,寻找新的宿主,在目标区域里从而引爆一场人工鼠疫,乃是最佳方案。
电影中,科研人员兴奋对石井四郎汇报“跳蚤存活率达标”的时候,石井四郎哪一种扭曲的笑脸,就是这一群恶魔们为着军国主义野心,漠视生命的真实写照。
四 疯狂:2 吨跳蚤背后的罪恶产业链
在解决了鼠疫传播载体的问题后,石井四郎的野心并未就此止步,他提出了一个更加疯狂的计划……
伴随1944年太平洋战场日军的失利,日本预感苏联可能参战,石井四郎的细菌战计划变为更加极端和疯狂:一旦苏军进攻满洲,就向西伯利亚草原大规模投放鼠疫跳蚤,制造区域性瘟疫,阻断进攻路线,进而用鼠疫炸弹改变世界格局。
这个计划的实现,需要众多感染鼠疫的跳蚤,以及形成完成的鼠疫炸弹的产业链。于是,石井提出一个骇人听闻的目标:繁衍2吨(约3亿只)感染鼠疫的跳蚤,这样能造出数量剧多的鼠疫炸弹,进而能用鼠疫病菌改变世界。
因此,当时731部队在中国东北下达了“增产300万只老鼠”的指令。于是,当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哈尔滨、海拉尔、林口等地设立50余个地方,设立细菌输送点和捕鼠站,强征民众参与“爱国捕鼠行动”,目标是在半年内繁殖或捕捉2吨以上活鼠,用于培育跳蚤。
据森村诚一《731 部队真相》记载,哈尔滨、长春每月收集大约数万只老鼠,通过专列运往平房基地。
当时,石井四郎也号召日本国内民众大力捕鼠,再将老鼠运到中国东北,目标是将鼠疫跳蚤繁殖数量提升到2 吨以上。在影片《731》中,网友们可以看到中国劳工被迫在平房火车站,卸下一车车老鼠笼子,以及搬运刻有“海拉尔”“孙吴”字样的木箱,这些箱子内装的正是鼠疫菌培养皿。可悲的使,他们对笼中之物——老鼠的真实用途一无所知。
史料也记载,当时中国劳工也回忆,每次火车进站,都有中国苦力拉着马车去卸装着老鼠的笼子。谁要是踩死一只老鼠,轻则被打,重则消失,也就是被枪毙!
同时,石井四郎在731大本营的动物饲养场:饲养15000余只老鼠,用于专门培养跳蚤。同时,安装6台灭菌炉等灭菌设备,75吨细菌培养原料被运往牡丹江643支队。在第五部,专门训练细菌武器操作员,教授如何利用风向、温度控制鼠疫瘟疫疾病的传播。
电影中,小贩王永章被日军以“健康检查”为名骗入实验室,亲眼目睹了鼠疫炸弹的恐怖:跳蚤与老鼠都混养在恒温箱中,然后细菌通过空气循环系统扩散……
1942年,15名中国囚犯被绑在柱子上,被爆炸鼠疫炸弹释放的带菌跳蚤感染,然后任由带菌跳蚤叮咬,直至全身溃烂而死。这些场景,正是731部队“安达野外实验场”的真实写照。
五 终结:幽灵鼠车与未追责的罪魁
1 幽灵鼠车
史料记载,石井四郎计划是在苏联对日宣战时,将2吨鼠疫跳蚤投放到西伯利亚,让欧洲重现十四世纪黑死病的惨状。影片中,讲述石井四郎是想用陶瓷鼠疫炸弹,实现轰炸美国西海岸的“夜樱计划”,进而占领全世界。
万幸的是,在日本临近投降时候,石井四郎的硅藻土炸弹才刚刚研制成功,还没来得及投入战场。陶瓷炸弹虽然具备实战能力,却因战局的恶化,也没能大规模使用。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相继在日本的工业城市,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
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传,苏联红军出兵东北,驻扎在日本关东军溃败。8月10日起,731部队开始仓皇溃逃。
于是,出现了一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一幕,那就是在1945年8月13日,一列装载着数万只老鼠的火车驶抵平房火车站。可是,在站口却没出现日本人接应的身影。原本应接运老鼠的日本军,看到国家投降成定局,早就逃跑了。于是,停留在哈尔滨平房这一列“幽灵鼠车”,成为讽刺石井四郎鼠疫炸弹征服世界梦想破产的象征。
2 未追责的罪魁
当石井四郎知道天皇宣布日本战败消息之后,为了销毁细菌武器研究的证据,就下命令销毁一切实验材料、枪杀关押的实验活人,焚烧建筑。之后,用汽油烧死了一切用在实验,带着病菌的动物。但是,这些携带病菌的小型动物(如老鼠、兔子)在混乱中逃脱,隐匿在哈尔滨民间的废墟和荒野,为当地留下了疫情扩散的隐患。
731部队的罪魁祸首—石井四郎,却因将大量研究数据交给美国,最终未被追究战争责任。美日这一肮脏交易的存在,使得731部队的许多真相被刻意掩盖,至今没被发现。
《731》电影的结尾,就是当日本天皇宣布无头件投降之后,731的科研人员慌乱地销毁实验基地里陶瓷弹图纸的场景,这也是还原那一段被刻意模糊的历史。之后,在电影末尾,就是堆积如山的实验报告、弹壳碎片,以及幸存者含泪的控诉……
这一切并非艺术加工,却是铁一般事实,这些证据都存在今天哈尔滨的731部队罪证陈列馆内。当观众们看着陈列馆内锈迹斑斑的陶瓷炸弹壳、泛黄的实验报告,以及3000余名受害者的名单,令我们想起在电影结尾,幸存者高呼自己名字:“我不是马路大,我是王永章、我是林素贤……”
这一切都是遇难者用名字来证明自己乃是人的存在,并不是日本实验室内中,冰冷毫无人性的编号。可惜,在哈尔滨平房的泥土里,还埋着许多未被发现的活人残骸,都是不知姓名……
当罪魁祸首石井四郎,在日本故乡安享晚年时候,可惜那些被枪杀埋在地下的3000多个“王永章”,没拥有说出自己名字的机会……
结语
可以看到,从东京研究室到哈尔滨平房的本部,从陶瓷弹的研制到 300 万只老鼠的捕捉,石井四郎妄图想借用鼠疫炸弹,妄图重演黑死病席卷世界,实现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的梦想。但这一切,最终因日本战败破灭。
令人愤恨是,日本政府长期对731 部队犯下的罪行都是回避态度,很多史料至今未公开。这一切,都证明日本试图抹去这一段罪恶的历史。
电影《731》上映的意义,不仅是还原一段历史,更是为了告诫后人,对罪恶的警惕是永不能消失。任何践踏生命的科学技术,最终走向疯狂的自我灭亡!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