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路空文再次敲击键盘,他笔下的赤发鬼已不再甘于被安排的命运,当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彻底瓦解,小说角色拥有了自主意识,创作者与造物之间的关系被彻底重构。
烛龙飞天,赤发如焰,小说家笔下的世界再次冲破银幕,这一次,双世界危机不仅考验着角色的信念,更考验着观众对现实与虚构边界的认知。—题记
当路空文再次敲击键盘,他笔下的赤发鬼已不再甘于被安排的命运,当现实与虚构的边界彻底瓦解,小说角色拥有了自主意识,创作者与造物之间的关系被彻底重构。
时隔4年,《刺杀小说家2》作为导演路阳构建“小说家宇宙”的野心之作,在首部作品基础上实现了世界观与主题的双重升级之后再次跟观众见面。
这部续作不仅延续了第一部的双世界叙事,更通过三条独特的“弑神线”与惊艳的视觉呈现,以及颇有争议的剧情文戏,在国庆档引发了观众两极分化的评价浪潮,那么就让小景给大家好好分析这作品能不能看。
《刺杀小说家2》讲述的是陷入人生低谷的小说家路空文被巨大的诱惑牵引,导致自己和书中的角色都陷入不可逆转的危机,之后在一次次磨难中最终小说家找回了信念与书中人一起拯救了双世界危机。
这部系列影片立意其实很新颖,上一次是双线,这一次通过三条平行又交织的“弑神线”,构建了更丰富的叙事层次。
首先是第一部作品中大boss赤发鬼的弑神,是他对创世主的反抗,由邓超饰演的赤发鬼不再甘心接受作者路空文为他写下的“必死”剧本。
他从小说里到现代然后回去,过程很颠,总之他的反抗是一个小说角色对作者创世主的终极质问,赤发鬼的觉醒象征着一个被操控世界里,被设定者对其设定者的反抗,充满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
第二层就是作者路空文的“弑神”,作者在诱惑中与内心心魔的对抗。
现实世界中的路空文与小说世界中的赤发鬼实则是一体两面,正如电影中赤发对路空文所说:“你若心无欲念怎么会写出赤发鬼?”
路空文的弑神实则是良知对他自身欲望的清算,是理想主义者在与现实妥协后,一场艰难的自我召回。
最后就是小说中少年空文的弑神,是初心和本我对不公秩序的反叛。
作为路空文笔下最勇敢的“本我”,少年空文的弑神是最纯粹的,他要弑杀的是那个无形中安排一切、左右众生的“命运”本身,他的行动象征着一种“我命由我不由神”的原始生命力,延续了第一部“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关键内核,少年空文再一次创造奇迹。
同时这三条弑神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呼应,形成了“他们互为神祇,也互为目标”的哲学闭环,所以其实这整套系列的立意是真的很新颖也有一定的趣味。
第一部作品让人津津乐道的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特效,很壮观很有美感,而这一次在视觉呈现上《刺杀小说家2》完成了对前作的又一次升级,由《流浪地球》团队操刀,1300多人参与制作,3000多个视效镜头,使影片的视觉表现达到国产奇幻片的尖端水平。
这一次云中城的规模比第一部大了不止十倍,可以算是影片中最震撼的视觉元素之一,尤其是在IMAX镜头下的云中城真的令人惊叹:
真就是“烟火在悬浮楼宇间流转,像碎钻撒落,燃烧的飞龙掠过城墙,火星好似能烫到观众眼前”。
同样赤发鬼的毛发细节、烛龙飞天等场景,也都展现出了特效团队的高水准。
而且影片中的视觉奇观也并非单纯的炫技,而是承担了一定的叙事与隐喻功能,心树作为赤发鬼的生命载体,其树冠与根茎如毛细血管般搏动,代表他旺盛的生命力与欲望;而侵蚀心树的虫子则直观展现出了他内心贪欲的峰值。
可以说看特效也还是很可以的,视觉没问题。
因为芷蕾姐拿了国际影后,所以《刺杀小说家2》花絮中给我们呈现她的片花很多,英姿飒爽霸气绝伦,而且不愧是一刀切断女星路的绣春刀女神,这一次为了塑造女将角色,辛芷蕾身著斤数不轻的黄金战甲,仍然保持了动作戏的流畅度与力量感,其专业表现获得专业武行的一致好评。
在剧中她的亮相堪称耀眼:
“异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之际,神龙突降,玄甲加身的入云龙驭龙而至 摘下面具的瞬间,不怒自威的气场令敌手不战而退”。
说完芷蕾姐就得聊聊这一次的大亮点超哥,邓超饰演的赤发鬼很魔性,他塑造的反派一开始散发著令人战栗的压迫感,“红发独眼”的视觉形象与复杂眼神让人过目难忘。
这一版的赤发鬼已不再是简单的反派,而是集合了强大、智慧、凶残、病娇等特质,成为“贪嗔痴”人性欲望的具象化体现。
开始毫无疑问的是超哥通过细微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让人觉得有戏。
一开始那赤发鬼带着深沉的形象与利索的打戏,让观众不敢呼吸以为邓超终于要回归正剧本色了,哪知道看到后面发现,好么他还是那个爱说“gogogo”“伐木累”的疯癫大男孩。
说实话我得说超哥真的跟这个电影风格非常相似,电影本身就如邓超这个角色一样割裂,前段一路吃瘪吃瘪尝遍了苦涩要多压抑有多压抑,而后段突然暴戾奋起,一副我命由我不由天状态让观众不是共情更是觉得喜剧感十足。
还是那句话这种穿书三线设定是个突破,但是玩不好就会造成混乱。
比如王子健饰演的空文为救丧友不服命运也挑战创世主也就是小说家路空文,穿越到现代,结果他在现代玩了两天,还去看时代少年团演唱会了,这真就是短剧段子大融合。
怎么说呢,两个小时乐子是没问题,最关键是超哥真的演爽了,绝对的本色出演,想看超哥整活那真不能错过。
《刺杀小说家2》这剧本来立意蛮好,小说角色与现实形成互文,双线重合暗示角色心境与走向,在宏大叙事的外壳下,蕴含了对创作伦理、权力结构与自我救赎的深刻思考。
影片通过“蝉”这一角色,揭示了现实世界中的资本与欲望如何异化创作,蝉作为资本与欲望的化身,其行为如同蝉鸣般对人进行精神催眠,诱惑路空文放弃创作自主权,沦为资本的工具。
剧中隐喻也颇多,比如当路空文同意在小说世界中将“手机”作为神器时,标志着他创作观的彻底堕落,就是要流量而不要初心。
影片同时也探讨了“信念与命运”的永恒命题,从第一部的“刺杀小说家改写命运”到第二部的“问神弑神逆天改命”,叙事视角从关注具体个人的选择,转向探讨人性之恶、欲望之婪的威力。
最后“打败你的不是神力,而是普通人的勇气”是电影的核心表达。
而在权力与信仰的历史寓言层面,影片也通过龙骇庙、塔林等场景,构建了一套自洽的“小说家宇宙”运行法则。
龙骇庙象征着即便如“龙”这般至高无上的力量图腾,也终有被颠覆的一天;塔林的兴废则是一座露天的信仰变迁史,象征著原始崇拜如何在现实利益与权力更迭中被遗忘和瓦解。
所以单纯说立意说想法很可以,但是这个系列在观众间从一到二都是两极分化很严重的评价。
推崇者认为,影片在视觉上真上做到了极致,叙事方面是多元化的存在,故事在叙事上是在用一套自洽的叙事逻辑,撑起一个宏大的概念。
所以他们感叹:“电影看完以后觉得真的是太惊艳了,视觉冲击力真的太让人享受”。
而批评者则指出,故事讲的太割裂,文戏过于强行,越到后面越硬来,到最后简直就是混乱,宏大的概念未能融入细腻的情感叙事和严密的逻辑,导致影片在情感共鸣上显得特别薄弱,毫无代入感。
别说这种评价的两极化,也让这部剧有了更让人探究一下的好奇心。
小景看过的说这部作品创作者有一个很宏大的哲学野心,影片试图在商业大片框架内探讨创作伦理、权力异化等等深刻的命题,这种尝试本身就是碎片化的,是充满荒诞的,是悖离传统叙事习惯的,所以看惯了正常叙事的观众对这个很不理解不喜欢是正常的,而一些喜欢天马行空喜欢破碎化叙事,絮絮碎碎情节的观众就可能觉得很对味。
《刺杀小说家2》作为连接第一部与未来第三部的桥梁,尽管存在叙事上的争议,但其艺术勇气与探索精神还是值得肯定。
影片最后,路空文重拾自己的初心,不再以“造物主”的姿态强行逆天改命,而是以身入局这种充满共情的方式,去尊重和拯救他笔下的生命,这种从“造物主”到“共情者”的转变,或许正是路阳导演告诉我们的终极思考——真正的强大,不是操控,而是理解、尊重与救赎。
当影片落下帷幕,那句“写下去吧,直到改变世界”的呼喊仍在耳边回响,这不仅仅是剧中少年对自己的鼓励,也是导演对自己的鼓励,更是对中国奇幻电影的一些期许。
还是那句话立意创新真的还是很宝贵的,从无到有去创造一个类型需要试错也绝对会有瑕疵,所以每一个带有诚意的创新还是值得大家去鼓励一下,不过票是自己的也得尊重自己的选择,总之这部作品就是视觉效果绝对不错特效很可以,辛芷蕾演的也不错老帅了,最后就是超哥真的玩的特开心,想去看超哥大综艺的也可以去看,其他的算是短剧大集合吧,太碎了。
来源:景然观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