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731》取材于尘封的真实罪证,聚焦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影片以冷峻的镜头语言揭露战争暴行,相继登陆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华人
人民网长春9月29日电 电影《731》上映后热度持续攀升,9月28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731》上映11天,观影人次破4000万。
电影《731》取材于尘封的真实罪证,聚焦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影片以冷峻的镜头语言揭露战争暴行,相继登陆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全球华人强烈共鸣。
这部聚焦历史真相的作品,背后凝结着主创团队长达11年的心血,他们踏遍多地取证调研、搜集海量历史资料,只为将“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真实呈现在银幕之上。影片以深刻的历史视角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阴暗与凶残,不仅是对历史真相的庄严回望,更承载着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的沉重使命,既让世界人民看清那段黑暗历史的真相,更警示中国观众铭记历史伤痛、深化历史认知,在铭记中守护和平,在警醒中珍视当下。
“在创作《731》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敬畏历史 有史可依’的原则。”电影《731》总制片人张望介绍,在历史考据方面,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对731部队的史实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在场景还原、人物设定和事件呈现上,做到每一处均有史可依。
电影《731》在叙事上以“以小见大”的手法呈现,用小人物的视角切入,通过他们的遭遇折射时代的悲剧。这种叙事方式既降低了观影门槛,也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可感、可触的集体记忆。同时,《731》通过隐喻、留白与声光调度,让观众在沉思中感受历史的刺痛。“我们就是想让影片在年轻群体中引发积极的历史学习热潮,让他们看完电影会主动去查资料、去讨论,他们的深入思考,比单纯记住历史更有意义。”张望说。
电影《731》着重展现历史的真实性与集体记忆,激励观众结合自身历史,共同捍卫不可篡改的历史真相,以此警示人们珍惜世界和平。这段历史不仅是中国的伤痛,更是全人类在战争阴霾下共同承受的惨痛教训。观众走进影院观看《731》,既是对历史的深刻铭记,更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期盼和平之光永远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行之路。(记者关思聪 实习生刘怡鸶)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