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州人买鱼困难,编剧章以武曾为给孩子买鱼骑车到佛山,还不一定能买到。1979年3月,广州开放塘鱼和冰鲜鱼市场,章以武看到鱼档小青年因卖鱼致富,又联想到自己以前的经历,便产生了创作念头。他先写了短篇小说《鱼啊鱼》,后在编辑建议下,与学生黄锦鸿将其
《雅马哈鱼档》是由张良执导的剧情片,于1984年上映。
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州人买鱼困难,编剧章以武曾为给孩子买鱼骑车到佛山,还不一定能买到。1979年3月,广州开放塘鱼和冰鲜鱼市场,章以武看到鱼档小青年因卖鱼致富,又联想到自己以前的经历,便产生了创作念头。他先写了短篇小说《鱼啊鱼》,后在编辑建议下,与学生黄锦鸿将其扩写成中篇小说《雅马哈鱼档》,并在《花城》杂志发表,获得“花城首届文学奖”,随后被珠江电影制片厂看中改编成电影。
导演张良要求演员形象要像广东人,主角阿龙由在广州生活近十年的张天喜饰演。海仔、珠珠等角色因要求有“广味”,且没找到合适职业演员,便启用非职业演员,如从高第街皮鞋档找到黎志强演海仔,在佛山商场发现杨丽仪演珠珠。
为拍出生活气息,影片采用纪实手法拍摄,追求自然光效,部分戏还采用偷拍方式。导演要求演员不化妆,保持本皮本色,以便更好地混入街头人群中进行拍摄,让影片更具真实感。
主场景“龙珠街”选在广州市海珠区洪德五巷,原本是条没有摊档的街,美工师在此布置出鱼档、烧腊档等,营造出热闹的市井氛围。美术师还通过对比手法展现时代特色,如在“龙珠街”布置色彩鲜丽的店铺与古老灰暗街道对比,在珠珠家老式青砖屋内摆放电冰箱等现代化电器。
拍摄期间,剧组每天动员大量群众演员,使用许多活鱼、烧鹅等道具,拍完后这些道具无法处理,剧组人员只能自己吃掉,以至于大家后来看到鱼和烧鹅就反胃。扮演于干部的陈奇潮正式拍摄时紧张,表情放不开,没想到反而符合角色不近人情的性格,得到导演认可。扮演胖婶的姚慧卿生活中为人和善,大骂鱼档缺斤短两的戏拍不好,经儿女提醒,拿出平时冲孩子发脾气的架式才找到感觉。
导演张良将影片风格定为“广州市井风情画”,展现了80年代广州的城市风貌和生活气息。影片主题围绕“如何赚钱,如何做人”展开,通过几位待业青年的创业故事,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广州青年自谋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为适应不同地区放映,该片制作了普通话、粤语两个版本。影片成本42万元,最终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赚了8000多万元,珠影厂赚了400多万元,还获得了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