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国上将杨得志,1979年作为西线部队总指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年升任全军总参谋长。总长是军队中枢机构里面,最繁忙的岗位之一,杨得志很少有休闲时间。83年2月份,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制作影片《四渡赤水》上映,杨得志很高兴,说什么也要抽出时间,跟同志们一起
开国上将杨得志,1979年作为西线部队总指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二年升任全军总参谋长。总长是军队中枢机构里面,最繁忙的岗位之一,杨得志很少有休闲时间。83年2月份,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大制作影片《四渡赤水》上映,杨得志很高兴,说什么也要抽出时间,跟同志们一起去观影,回顾当年的红军岁月。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早年,最满意的指挥战例,对战局的把控及战术运用,堪称神来之笔。而83年的这部电影,制作精良考究,不光展现了四渡赤水这一次具体战役,对于红军长征历史也有很好的反映。
杨总长非常认真地看完电影,谢幕时众人都对影片赞不绝口。然而杨得志却没有讲话,似乎感到差强人意。有工作人员问总长,观影感觉如何?杨得志想了想,评价道:演职人员表现都很好,尤其是古月同志,形象和动作都非常传神。不过......
杨得志话锋一转,继续说:电影讲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红1师老师长却全程都没露脸,一个镜头也没有哇!台词里也没提他的名字,对影片而言这或许是个遗憾,算是美中不足吧。
工作人员不明就里,不知如何应答了;而杨得志身边的军队干部们,却都听出了总长话里的深意。当年的红1师师长是谁呢?就是开国上将李聚奎同志,他是杨得志十分崇敬的老首长,显然杨得志认为电影里需要展现李聚奎,他理应是个重要人物。
确如杨得志所言,影片里有不少开国上将们的形象、对白,包括杨得志本人;然而李聚奎真是没出现过,这不符合史实。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时,李聚奎是红一军团重要干部,担任主力部队红1师师长,杨得志当时只是他手下的第1团团长。这么关键的人物,电影里怎么会漏掉呢?
究其原因,李聚奎生涯后期转到后勤领域了,不在前线带兵打仗,战功明显减少。建国后李聚奎担任过总后勤部长,虽然成绩很大,却不像“武将”们那么显山露水,到了八十年代,剧组和编导人员,未必那么了解老将军。
其实论整体革命资历,李聚奎要超出大部分开国上将,他红军时的绰号为“将圣”,是中央红军里许多名将的老师、老首长,杨得志就是典型代表。要知道李聚奎在1930年就是红军师长了,杨得志则是在长征胜利之后,才被提拔为师级干部,早期履历差距比较明显。杨得志当团长时,许多战术打法、作战经验,都是李聚奎悉心传授给他的。
在我军高级将领里面,杨得志是出了名的厚道人、老实人,被同时期的将军们敬称为“老杨哥”。他对下属和基层人员,总是宽厚和蔼,很少提出批评意见。尤其是对艺术作品,尽管属于战争题材,杨得志过去也没有这样提过意见。
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老将军十分尊重军史,更是敬爱首长、珍惜战友情。杨得志将军病故于1994年,享年83岁;而他敬爱的李聚奎将军,在1995年病逝,活到了91岁高龄。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史源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