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醒瓜蒙 | 没讲“伪满”就是虚无历史?吃瓜影评《731》不宜暗示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10:02 1

摘要:前不久,关于电影《731》的讨论中,吃瓜观点认为,影片没有明确展现伪满洲国政权在罪行中的“参与”,就在言语中引“历史虚无主义”话题。这种论断听起来似乎是在维护历史的完整性,但细究却可能模糊了历史反思的真正焦点。

大家好,我是牛教授,致力思政科普的博士,硕导。牛教授吹牛,从来不乱吹,打了草稿吹。

今天说现实,现实真的现实。

前不久,关于电影《731》的讨论中,吃瓜观点认为,影片没有明确展现伪满洲国政权在罪行中的“参与”,就在言语中引“历史虚无主义”话题。这种论断听起来似乎是在维护历史的完整性,但细究却可能模糊了历史反思的真正焦点。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日本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和731部队罪行的策划者与主导者。伪满洲国政权是在其刺刀下扶植的傀儡机构,其一切行为最终听命于侵略者。这好比一桩罪案,我们追究的首要对象必然是主犯,而非被胁迫或利诱的从犯。电影将叙事焦点对准罪行的主要实施者,是抓住了历史矛盾的主线,符合历史叙述的基本逻辑。这居然有问题?

那种认为“不讲伪满参与就是洗白”的暗示,其实陷入了一种“选择性挑剔”的叙事陷阱。它通过苛责作品“没讲什么”,来暗示其“想隐瞒什么”,从而转移了对罪行本质的追问。这种思路的危险性在于,它可能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对侵略罪行的深刻批判,引向了对历史配角责任的无休止争论,这在客观上反而分散了主要历史责任。

当然,我们并非说伪满洲国的这段历史不应被研究、不应被知晓,或者不应被批判。在专业的历史研究和全面的国民教育中,这段复杂的历史事实应当被清晰地阐述。但对于一部容量有限、艺术表现手法集中的故事片而言,选择最能直击本质的叙事角度,是创作的常态。

因此,判断作品是否尊重历史,关键在于它是否准确把握和揭示了历史的主要矛盾和性质。纠缠于非主流的细节而忽略叙事的主体框架,无异于舍本逐末,而且令人难免多想其背后用意。

广而告之:近段,牛教授持续推出“吹醒瓜蒙”科普系列,吹吃瓜蒙人,破话术玄机,正价值取向。

来源:草莓软糖栗子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