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庆档炸了!13部新片厮杀,预售票房35亿,谁能夺冠?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7 08:53 2

摘要:点开一看,IMAX 4D场直接飙到149,比中秋那阵贵了整一顿外卖钱。

“国庆档电影票,已经悄悄涨价10块,你还抢得到早鸟吗?

昨晚刷票,差点被《刺杀小说家2》的票价劝退。

点开一看,IMAX 4D场直接飙到149,比中秋那阵贵了整一顿外卖钱。

可还是秒没,因为微博刚流出一段赤发鬼“千手”15秒片段——那根本不是CG,像把敦煌壁画撕下来塞进屏幕,毛孔里渗佛光。

有人扒出幕后:单帧渲染8小时,一分钟烧掉2000万,专利号都挂在了国家电影局官网。

一句话,国产特效第一次把“贵”写在了脸上,还让你心甘情愿掏钱包。

有人问了,主旋律能看吗?

这次《志愿军:浴血和平》直接甩出王炸:片尾彩蛋是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定彩色影像,4K修复,连美方代表袖口褶皱都看清。

更狠的是,它同步登陆北美、澳洲20国,创主旋律海外最大排面。

悉尼留学生说,当地影院把这部排在《小丑2》隔壁,票价比国内还贵,照样售罄。

主旋律出海,第一次不是靠“送票”,而是老外主动掏钱,这信号比票房本身更炸。

别忘了角落里那部《震耳欲聋》。

片名听起来像灾难片,其实是讲聋人律师的真人真事。

全国500家影院连夜加装骨传导耳机,手语翻译屏占C位,预售15%落在残障群体,创历史纪录。

有听障观众第一次不用“蹭”字幕机,直接晒票根:“我花钱,也买尊严。

”一部电影让影院拆掉门槛,这钱花得比任何公益广告都实在。

纪录片也杀疯了。

《无声的功勋》提档9月30日,点映场均92%上座,猫眼把预测从8000万抬到5亿。

没有流量,没有特效,只靠AI修复黑白影像,把潜伏者的心跳重新装回大银幕。

北京一场结束,全场自发鼓掌12秒,保洁阿姨说“像回到小时候看《地道战》”。

情怀值钱的时代,它先圈走一波“银发族”,再让B站二创刷屏,00后up主边哭边剪,“原来课本外,他们真的存在”。

衍生品更离谱。

《风林火山》联名香港邮政,2万套邮票3分钟抢空,二手平台直接翻3倍。

片方顺手发NFT,一张动态海报卖到1888元,比电影票还贵,照样秒没。

年轻人吐槽“抢不到,根本抢不到”,转头把头像换成NFT截图,赛博站位也是站位。

技术端也在卷。

国家电影质检所把《刺杀小说家2》的“沉浸式镜头语言”写进行业规范,4D座椅响应时间强制≤0.1秒,慢一帧都算事故。

成都更夸张,抗美援朝微展挤爆1万人/天,文旅部直接点名“国庆范本”,机票+电影票打包卖,酒店预订暴涨240%。

看完电影直奔展馆,成了新打卡路线,隔壁火锅店推出“志愿军套餐”,冻土豆+炒面,吃完可以领一张“硬汉证”,土味又上头。

还有一群“错峰观影族”悄悄壮大。

淘票票数据,19%的人故意选早10点或晚10点场,避开拍照打卡党。

北京某影院干脆卖起“深夜早餐”,凌晨场豆浆油条安排上,上座率反超市中心黄金档。

打工人说:“花一张票钱,买三小时清净,比冥想App管用。

所以,别只盯着票房数字。

今年国庆档,有人用特效把神话烧成真金白银,有人让主旋律第一次在海外抬头,有人拆掉影院的墙,也有人把凌晨场变成避难所。

钱包鼓不鼓都得承认:电影终于不再是“看完就散”的快餐,它开始给每个人留一道缝——有人看见技术,有人摸到尊严,有人偷到一段不被打扰的喘息。

下一部爆款是谁没人知道,但可以确定:只要还有人愿意为那点“不一样”掏票钱,国产片就永远有下一招。

来源:city电影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