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节到模型迭代可灵加速冲刺

快播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08:00 1

摘要:进入九月下旬,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9月23日,可灵AI再次迎来迭代升级,推出视频生成可灵2.5 Turbo模型,同时更新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两大功能,带来综合性能的显著提升。此次升级也延续了可灵AI近期的强劲势头。9月20日,快手旗下可灵AI亮

进入九月下旬,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再次迎来“高光时刻”。9月23日,可灵AI再次迎来迭代升级,推出视频生成可灵2.5 Turbo模型,同时更新文生视频、图生视频两大功能,带来综合性能的显著提升。此次升级也延续了可灵AI近期的强劲势头。9月20日,快手旗下可灵AI亮相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并受邀参加由电影节主办的2025年亚洲内容与电影市场大会,将中国人工智能视频生成的创新成果带向了亚洲影视工业的中心舞台。

如今,以可灵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性能领先的优势,并迈出了从技术研发走向大规模产业应用的坚定步伐。

“我们的愿景是通过AI赋能每一位创作者去讲述精彩的故事。凭借领先的图像与视频生成技术,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一站式的创意工作室,帮助更多创意真正落地。”可灵AI相关负责人表示。

可灵AI展映活动现场

构图光影突破性升级

技术跃迁

硬实力确立行业领先优势

自2024年6月发布以来,可灵AI已经完成30余次迭代。最新推出的可灵2.5Turbo模型便是建立在这样的用户反馈和数据基础之上。

在这一次迭代中,可灵2.5Turbo模型在文本响应、动态效果、风格保持、美学效果等维度均有大幅提升。这一系列提升使其综合生成效果跻身行业前列,在全球范围内也展现出领先水准。

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文本理解能力的跃升。据了解,新模型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包含多个步骤并且具有因果关系的复杂指令。这意味着,创作者过去在脑海中盘旋的、需要精密分镜和高昂成本才能实现的动态叙事,如今或许只需一段精准的描述即可初现雏形——用户可以通过提示词,更为细腻地操控视频的故事脉络、角色间的情绪互动以及场景的流转变化,使得生成的内容更符合时序逻辑,人物的表情更具张力和感染力。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创意从“脑中的风暴”到“眼前的画面”之间的路径,让人工智能成为更懂创作者意图的协同者。

与此同时,动态效果和艺术风格的提升则让可灵2.5Turbo模型能够更好地提升视频生成的可控性、稳定性、一致性,为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影视、短剧、游戏、动画、广告营销等专业创意创作场景奠定基础。

这些突破得益于快手可灵团队在底层技术上的持续深耕与多模态生成方向的系统化布局。以数字人功能为例,快手可灵团队近期推出了多模态指令控制与理解的数字人视频生成解决方案,以及实时多模态交互控制的数字人生成框架,二者分别在“表达深度”与“响应速度”上实现重要突破,为专业创作场景提供了更可控、更可用的工具支撑。

在技术能力不断跃迁的同时,一场“性价比变革”也在同步发生。可灵2.5Turbo模型在高品质模式(1080p)下,生成5秒长度的视频相比2.1模型同档位低近30%,为大规模产业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上线以来,可灵AI已在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吸引超4500万用户。技术和成本壁垒双双打破后,可灵AI将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创作的浪潮。“可灵AI的雄心在于市场普及和生态构建。具备性价比优势后,可灵AI或许可以为技术的产业级应用奠定相对广泛的用户基础,并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业内人士认为。

落地生根

人工智能赋能创意产业

技术领先性的价值需要通过应用的普适性来验证。可灵AI深谙此道。在业内看来,可灵AI亮相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是一次精准的产业叩门——受邀参与其中,意味着可灵AI可以主动走入传统影视工业的腹地,与一线的导演、制片人、平台方和投资方面对面交流,探寻合作的可能。同时也向全球市场宣告,中国的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已经做好为全球创意产业链赋能的准备。

随着迭代升级,可灵AI的赋能场景正变得日益清晰。其中,影视文娱领域是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应用落地较快的领域之一。

可灵AI相关负责人在大会圆桌讨论环节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影视及内容生产流程,从前期分镜、概念设计到后期特效与多语言口型处理,人工智能与创作者正在形成“AI+创作者”的协作模式。

在业内看来,可灵AI正在扮演影视工业流程中的“加速器”角色。对于耗时较大的传统动态分镜制作,创作者可以利用图生视频功能,将静态的概念图、手稿迅速转化为富有动感和节奏的预演片段,提升前期沟通的效率和创意可视化的精度,降低决策成本。与此同时,对于需要庞大后期特效支持的奇幻、科幻场景,可灵AI则可以提供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解决方案。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于创意者精力的解放,让他们更专注于故事本身和核心创意的打磨。正如有业内人士所评价的:“未来影视行业,将是技术与人文的共生场人工智能承担分镜设计、特效渲染等重复性劳动,创作者专注于故事打磨与情感表达;算法解决技术难题,人类坚守文化内核。”

普通用户同样成为可灵AI赋能的场景之一。可灵AI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专业的内容生产者,许多普通用户借助可灵AI的“老照片动起来”功能与童年自己“相拥”,或生成与已故亲人的互动影像。“人工智能帮助人们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创造出此前难以实现的珍贵瞬间。”

这意味着,不仅是产品层面的迭代,“讲出好故事”这样的愿景也正在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走向更广泛的创作者群体。一个拥有奇思妙想的普通人也可以有机会借助可灵AI,跨越昂贵的设备、复杂的技能和庞大的团队协作等传统壁垒,将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叙事。这将催生出一个更加多元、蓬勃和富有创造力的内容生态,让更多的好故事被看见、被听见。

需要注意的是,从技术突破到国际亮相,再到普惠的定价策略和广泛的用户基础,可灵AI的“组合拳”展现了一家科技企业的全新思路:以领先技术为矛,切入全球产业前沿;以开放生态为盾,构建广泛的应用“护城河”。

未来,以可灵AI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视频生成技术或将更深地融入内容创作的毛细血管,为整个数字创意产业带来一场深刻的转变。“快手未来会坚持在大模型方向的技术投入与创新,坚持在真场景中挖掘真价值,满足用户的真需求。”可灵AI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李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