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根据1974年北京破获的“李洪枢间谍案”改编。当时《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报道《苏修间谍落网记》,作者之一是王文林。周总理支持他根据这桩案件编写电影剧本,剧本前后修改了七个版本。
老电影《熊迹》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反特故事片,于1978年元旦上映。
影片根据1974年北京破获的“李洪枢间谍案”改编。当时《人民日报》发表了通讯报道《苏修间谍落网记》,作者之一是王文林。周总理支持他根据这桩案件编写电影剧本,剧本前后修改了七个版本。
影片开拍于1975年,直到1977年才拍完,拍摄周期较长,可见题材重大,拍摄人员慎之又慎。这是长影厂恢复生产后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由曾执导《冰山上的来客》的赵心水担任导演。
真实案件中,间谍李洪枢入境不到一个月就被抓住,而电影则进行了大量虚构创作,将故事发生地放在哈尔滨,以哈尔滨市的“7381”工程为原型,讲述苏联特务打探“八一四”战备工程图纸信息,我方公安人员破获间谍案件的故事。影片重点刻画了国内的潜伏特务,通过入境特务激活了国内深埋的老间谍,与真实案件主线不同。
影片以冷战时期中苏边境为背景,是“文革”后反特电影的重要代表作。受时代创作限制,部分情节略显公式化,但李默然等演员的表演较为出色。影片结尾彼得洛夫回归的伏笔,暗示了国际谍战的延续性。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