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有排面!霍猛、毕赣、蔡尚君这三位获奖导演都来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9:55 1

摘要:凭借《生息之地》摘得柏林最佳导演的霍猛、以《狂野时代》获戛纳特别奖的毕赣、将辛芷蕾送上威尼斯最佳女演员宝座的《日掛中天》导演蔡尚君,9月25日,在导演贾樟柯的“撮合”下,三位手握今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荣誉的中国导演相聚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大师班,与戛纳电影节电

凭借《生息之地》摘得柏林最佳导演的霍猛、以《狂野时代》获戛纳特别奖的毕赣、将辛芷蕾送上威尼斯最佳女演员宝座的《日掛中天》导演蔡尚君,9月25日,在导演贾樟柯的“撮合”下,三位手握今年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荣誉的中国导演相聚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大师班,与戛纳电影节电影总监克里斯提安·琼、柏林电影节节目策划王庆锵围坐一堂,同观众分享他们近几年的创作感悟与征战国际电影节展的经历。

左起:克里斯提安·琼、霍猛、蔡尚君、毕赣、王庆锵

主持人贾樟柯用“各有锋芒却同守初心”概括三位导演的创作特点。他说:“或许他们作品的高光能让我们意识到,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华语电影依然在创作上处于一个‘黄金时代’。”

“我拍《生息之地》,是想记录中国人与土地几千年来的情感联结。”霍猛从2018年的《过昭关》开始就聚焦农村题材,“我们是农业国家,吃穿住行都来自土地,上世纪80年代的村庄还保持着秦朝以来的耕作方式。可机械化、科技化以来,年轻人成了家庭主力,传统孝老爱亲的关系在微妙变化,但那些勤劳、坚韧的品质还在,我想把这种‘交锋时刻’拍下来,既是寻根,也是关照现在。”

蔡尚君此前的《人山人海》《冰之下》多展现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身不由己的沉浮感,不过从《日掛中天》开始,他从关注外在现实转型至关注“心之苦”。《日掛中天》中抛弃了因果叙事,而是用人心念头的瞬息万变推动影片发展。蔡尚君坦言,起初他还担心“中国式情感伦理难被西方观众理解”,但在威尼斯展映后他欣慰地发现,“痛苦与欢乐的人性共通性,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能共情。”

如果说蔡尚君描绘的尚属当代人的心理状态,毕赣从导演首作开始就是在用影像“造梦”,令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朱丽叶·比诺什喜不自胜的《狂野时代》也是如此。在他看来,梦境是人的本能:“原始人夜里没有光,大脑靠梦境维持视觉,电影和梦境的意义太像了。我想让年轻人在黑暗里,也能看到电影的光。”

导演毕赣

三位导演今年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载誉归来,不仅大大鼓舞了行业士气,也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的勃勃生机与无限潜力。柏林电影节节目策划王庆锵直言,有人说外国人不喜欢中国电影,这是个完全错误的印象。在他看来,中国电影的创作力非常旺盛,哪怕是前几年行业处境较为艰难的时刻,导演们虽然嘴上都说困难、不停叹息,但“叹气之后,电影还是拍出来了,这是非常荣耀的”。他觉得相比日韩的电影工业,中国目前的情况要好很多。戛纳电影节电影总监克里斯提安·琼也表示,现在提交电影节的中国影片不仅数量上来了,而且不少作品有着年轻人独有的锐气。

尽管当天烈日暴晒,活动现场仍然坐满了慕名而来的影迷、影视专业学生和青年创作者。面对大家的踊跃提问,三位导演也将自己真诚的想法和盘托出。

当被问及拍摄遇到困难怎么办时,毕赣的回答简洁又坚定:“拍电影是因为喜欢,不是因为行业火爆。” 他说,在这一前提下,所有困难都不应该前置,拍电影就是要解决困难。“今天跟几位坐在一起,就是希望能让大家看到我们在国际上做出的努力,希望让大家一点一点重拾对电影的信心。”

至于选演员是否考虑人气,三位导演一致认定,合适才是首要条件。毕赣说起他与易烊千玺在《狂野时代》的合作,认为易烊千玺能理解角色的“迷魂感”,“人气是加分项,但优秀是前提。” 蔡尚君也表示,首先要与角色契合,再考虑演员人气,不然演员和角色分离,拍不出好作品。

青年创作者缺乏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常常陷入没有灵感的困境。对此,三位导演都分享了自己的小妙招:蔡尚君引用加拿大作家门罗的观点“不是发掘故事,是用新眼光看日常”,通过一个杯子、一束光,找到人与物的隐秘连接,故事就来了;毕赣鼓励青年创作者要慢慢建立自信,坚持把灵感碎片写成剧本,结构会慢慢浮现;霍猛则建议“多阅读、认清楚自己擅长什么”,“电影是认清自己的工具,找到方向坚持下去,自然会遇到同类观众。”

来源:子清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