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亿票房!不蹭西方不硬搬传统,它给中国文化挖了条 “黄金路”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6 19:00 1

摘要:哪吒终于下映了,票房总计159亿元,还拿到了全球票房第五的好成绩。要是硬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中国以外市场的票房太少,连3%都不到,但这已经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最好成绩,就算放到整个中国文化产业里看,也照样是顶尖水平。

哪吒终于下映了,票房总计159亿元,还拿到了全球票房第五的好成绩。要是硬要鸡蛋里挑骨头,那就是中国以外市场的票房太少,连3%都不到,但这已经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最好成绩,就算放到整个中国文化产业里看,也照样是顶尖水平。

哪吒的价值不只是赚了多少钱,更在于它给中国文化产业指了条明路,咱们接下来就聊聊这点。

单看票房数据,哪吒绝对是“优等生”——159亿的总票房、全球第五的排名,放在中国电影里,这个成绩能甩开不少作品。

但也有个小遗憾:海外市场的票房占比不到3%,没能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全球“圈粉”。不过即便如此,它还是刷新了中国文化产业的纪录,尤其是在“用中国方式做文化产品”这件事上,它比之前很多作品都走得更远。

要知道,之前不少文化产品要么靠“蹭西方热点”吸引关注,要么把传统文化生搬硬套,效果都一般。而哪吒不一样,它没跟着别人的规则走,反而自己立了个标杆:原来中国故事不用改头换面,也能做得好看、有影响力。

其实文化产业能分成四重境界,每重境界的“打法”都不一样。

第一重是“用西方语言讲西方故事”,比如李安拍的好莱坞电影,不管是《断背山》还是《绿巨人》,都是按好莱坞的规则、用好莱坞的演员,讲的也都是西方语境里的故事。李安确实厉害,但这种厉害是帮好莱坞“添砖加瓦”;就像姚明在NBA打得好,最终火的还是NBA本身。

第二重是“用西方语言讲本国故事”,这就比第一重难多了。比如最近火的“别墅里唱K、水池里养银龙鱼”,说唱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但歌词里藏着广东本土文化,背景还是越剧《帝女花》;韩国在这方面做得更明显,女团学的是日本和欧洲,却做成了韩国特色,还靠Netflix把韩剧、韩影推到了全世界。这种方式算“取巧”,因为全球观众更习惯西方文化,对里面的东方元素也会好奇,但本质上还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而哪吒做到的是第三重——“用本国语言讲本国故事”。西方有雅典娜代表智慧、维纳斯代表美丽,大家不用解释就懂;哈利波特里的魔杖、扫帚,也不用多费口舌,观众自然接受。中国文化本来就和西方不一样,要让全世界理解,得先把自己的故事讲明白。

哪吒就做对了这一点。原来的哪吒是《封神演义》《西游记》里叛逆勇敢的形象,1979年的《哪吒闹海》又加了“为民除害”的英雄感,但40多年后,观众肯定不想要一个“老套英雄”。所以新哪吒变成了贪玩聪慧的“邻家小孩”,连太乙真人(骑猪贪杯)、申公豹(一心求成的“小镇做题家”)、敖丙(酷酷的天才少年),都是大家身边能理解的人。这才是关键:不是把传统文化直接搬来,而是得“提炼”。

中国传统文化里能挖的东西太多了。就说孙悟空,原著里是“毛面雷公嘴,身高不满四尺”,但六小龄童的孙悟空、黄渤的孙悟空,甚至《七龙珠》里的孙悟空,长得、性格都不一样,却都是经典。

再看神仙体系,希腊罗马神话就那么几个人,咱们光财神就有文财神、武财神,还有五路财神;地府里有牛头马面、黑白无常、判官孟婆,光阎王就有十八个。这些都不是“拿来就能用”的,比如孟婆不一定得是“老婆婆”,马面也不一定非得长马脸,只要改编得合理,就能出新意。

往后看,中国文化产业肯定能走到第四重境界——“用本国语言讲好世界故事”。这其实就是好莱坞和日本漫画一直在做的事:好莱坞拍的《功夫熊猫》,比不少中国功夫片影响还大;他们讲的《一千零一夜》《海的女儿》,几乎让全球观众忘了原版。日本也一样,《三国志》游戏影响力太大,很多人想三国人物,除了鲍国安的曹操、陆树铭的关羽,第一反应就是游戏里的头像。

中国文化产业现在就像中国制造业,得从“代工厂”变成“原创者”,从“跟着别人做”变成“自己定规则”。不光要让世界听东方故事,更要让世界听中国声音,握住定义“好故事”的主动权。

总的来说,哪吒的成功不只是一部电影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产业“找对路”的信号。它证明咱们不用靠别人的规则,也能把自己的故事讲好、讲出圈。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像哪吒这样的作品,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到全世界面前。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