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举报到吐槽,到底是谁在抹黑和攻击电影《731》?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5 19:33 2

摘要:最近一段时间,电影《731》的热度一直不减,从还没正式上映前曝出被人举报到正式上映后被人抹黑,各种话题相伴,从未停歇。电影自9月18日正式上映以来,短短几天,票房就高达10多亿元,这是许多电影根本无法比拟的,也让无数人汗颜和眼红。

最近一段时间,电影《731》的热度一直不减,从还没正式上映前曝出被人举报到正式上映后被人抹黑,各种话题相伴,从未停歇。电影自9月18日正式上映以来,短短几天,票房就高达10多亿元,这是许多电影根本无法比拟的,也让无数人汗颜和眼红。

连日来,一些人都通过在自媒体上发表小作文的方式,对这部电影进行了或好或差或中性的不同评价,有的人甚至还没看过电影也人云亦云地加入到了讨论中,虽然说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但对于键盘侠和喷子而言,只要是吐槽和谩骂,这些前提和底线一切都是无效的。

从抹黑电影的言论来看,大多数意见都集中在情节过于保守、没有拍出日本鬼子的凶残和血腥、艺术性不强等上面,这同前期一味的举报和阻止电影上映的情况还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电影《731》,我作为一名影迷是全程看完的。我的感受是,情节很震撼、故事很精彩、演技很到位、情节很真实。刚开始看时,由于电影的连贯性不足、跳跃性较大,确实有些不太适应,有点看不懂,但看着看着就入戏了,好像自己一下子就穿越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仿佛自己就是当时那些同胞中的一员,一种无奈、一种焦虑、一种抗争、一种愤慨、一种恐惧和害怕油然而生,全身貌似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真的想和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以绝后患。

在小米粒看来,严格意义上讲,电影《731》并不是一部观赏性、艺术性、真实性都完全具备的电影,更像是对事件的记录和拷贝,是运用影像和图片对历史进行了一种收纳和整理,它没有太多的蒙太奇,也没有太多的艺术加工和刻意渲染,就连剖腹产都是那么的近在咫尺,让人看了浑身起鸡皮疙瘩。

但电影《731》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纪录片,它的桥段和情节都是由演员和角色去完成的,明明知道都是演的,但看上去还是会有一种代入感。对于日本鬼子那种毫无人性、极其卑鄙和下流、极端反人类的做法有一种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和嫉恶如仇,看着影片中的日本人,就好像看到了一群魔鬼,恨不得把他们统统都杀光。

有的网络喷子总是在说电影《731》拍得不好,如果这不是故意挑刺或抹黑的话,更大的可能就是一种错觉。以往我们看电影看的都是一种艺术化效果,譬如场景、化妆、灯光、背景、情节、音响、音效等等,都有一种夸张和超常规的处理,给人一种视听上的享受,所以人们又称为视觉盛宴。但电影《731》则不同,凡是传统影片所具备的这些特点它几乎都没有,它有的只是不愠不火、娓娓道来,就是历史的翻版,甚至有些枯燥乏味。

​特别是在日本鬼子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处理上,影片也只是通过当年的一些史料、实物让人去自由发挥想象,在大脑中勾画出日本鬼子的可怕形象。片中唯一让人感到有点紧张和惊险的就是结尾,中国同胞们被迫被赶到万人坑中的情景。唯一让人感到有点艺术化效果的就是剧中人想象飞出监狱的画面。这些恐怕才与电影有了一点勾连,片中大多数桥段和情节,都是历史的记忆罢了。

​ 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看,电影《731》还真不是电影,而是一部唤醒人们记忆的清醒剂,特别是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提醒你我他更要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牢记使命,千万不要因为生活好了、社会进步了、国家富强了而忘乎所以、高枕无忧,连自己姓甚名谁都不晓得了。有道是,只有知道了整个民族的来路,才能明白咱们未来的去向,你说对吗?(本文版权属《今日头条》小米粒故事,抄袭可耻!文中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小米粒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