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中秋国庆档,最炸裂的新闻莫过于电影《731》的票房奇迹和口碑争议。上映仅5天,票房突破12亿,直接杀进年度票房前五。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众的评价却冰火两重天。
2025年中秋国庆档,最炸裂的新闻莫过于电影《731》的票房奇迹和口碑争议。上映仅5天,票房突破12亿,直接杀进年度票房前五。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众的评价却冰火两重天。
影片的演员表现成了最大看点,三位实力派成功“升咖”,一位女演员惊艳“翻红”,但也有两人表现被指“拉胯”,而导演赵林山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被观众骂惨。
姜武:彻底甩掉“姜文弟弟”标签,演技成为“定盘星”
姜武在《731》中的表演,被许多观众视为影片的“安全感”来源。 早在预告片时期,他一段撕心裂肺的哭戏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电影正片中,他从隐忍到爆发的情绪转换流畅自然,没有丝毫表演痕迹。 尤其在男性观众聚集的论坛,“被姜武的演技戳中”成了高频评价。
这次演出,让姜武用票房和口碑双重实力,彻底摆脱了“姜文弟弟”的标签,证明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
王志文:老戏骨的“质感保障”,无声处听惊雷
老戏骨王志文的表演,则被观众誉为“演技教科书”和影片的“质感保障”。 他不需要夸张的肢体动作或嘶吼,仅凭一个沉默的凝视、一次缓慢的抬手或一声压抑的叹息,就能将角色的沧桑与沉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精准地铺展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影片本身争议不断的背景下,王志文的表演如同“压舱石”,几乎零差评的专业表现,再次印证了“戏骨”的含金量。
李乃文:从“综艺咖”完美逆袭,重回“黄金配角”
李乃文的成功则充满了惊喜。 此前他因参加综艺名气大增,但也给观众留下了“综艺咖”的印象,甚至一度因此陷入争议。
这让很多人怀疑他能否驾驭《731》这样的严肃题材。然而在片中,他完全收敛了综艺里的活泼,全身心沉入角色。 无论是与对手的默契配合,还是独自戏份的情绪把控,都精准到位。 观众看完后纷纷表示“完全没想起他的综艺形象,只记住角色本身”。
这次表演,不仅让观众重拾了他“黄金配角”的记忆,更让他成功向“中生代主力演员”迈进。
温碧霞 & 林子烨:争议与“隐身”的背后
在《731》的演员评价里,温碧霞与林子烨的处境比较特殊。温碧霞饰演一名日本艺伎,但不少网友直言其“演技僵硬”、“格格不入”,吐槽她“拉垮影片质感”。
但细究起来,她的争议更多源于角色本身:出场时间极短,镜头零散,角色定位模糊,缺乏背景交代和存在意义,使得演员难有发挥空间。
与温碧霞的“被群嘲”不同,林子烨的问题在于“没存在感”。 他的名字出现在主演名单里,但翻遍观众评论,却几乎无人提及他的表演。
没有好评也没有差评,这种“零讨论度”在热议的影片中显得尤为尴尬。 并非他完全没有演技,而是在姜武、王志文等实力派的对比下,其角色缺乏鲜明的性格特质和记忆点,戏份安排也平淡松散,未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抓住机会展现自己。
孙茜:撕掉“槿汐”标签,靠实力“翻红”
孙茜的演出被视为一次漂亮的“翻红”。 观众对她的最初印象,多数还停留在《甄嬛传》中忠心温婉的“槿汐姑姑”,这个经典角色也一度成为她难以挣脱的标签。
后来因为一些个人争议,她似乎逐渐在娱乐圈沉寂。 《731》成了她打破困局的关键。 她在片中饰演一位“孕妇医生”,这个角色与“槿汐”截然不同,身上兼具知识分子的坚韧和孕妇的脆弱。 这种复杂的角色层次给了孙茜突破的契机。
她为角色下足了功夫,反复研读剧本,琢磨心理变化,甚至去了解历史背景中类似人物的经历。 她的表演成功打动了观众,许多人表示“完全没想起槿汐姑姑,只记住这个让人心疼的孕妇医生”。
孙茜凭借此片撕掉了固化标签,重新证明了自己的演员价值,这场“翻红”源于对表演的敬畏与实力,而非流量与炒作。
导演赵林山:承受最多炮火,被指“故事没讲好”
演员们有得有失,但承受最多批评声的,是导演赵林山。 观众普遍认为,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故事没讲好。 或许是由于剪辑原因删减过多,最终成片给观众的感受是主线不清、逻辑漏洞百出,更像一部流水账式的逃生片,未能拍出历史的厚重感。
例如,王志文饰演的角色在牢房中画满一墙的记号还养老鼠,行为让人看不懂,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姜武饰演的男主角作为一个清洁工,却能在戒备森严的基地里随意走动,主角光环过强,让故事显得失真。
此外,影片在细节上也备受诟病,例如731基地的场景和服装都过于干净,缺乏人间地狱的残酷感,导致观众频繁出戏。
真正将赵林山推向风口浪尖的,是他自己在采访中的言论。 影片上映前,他大肆宣扬影片的用心和“爱国情怀”,拉满了观众的期待,但成片效果却令人失望。
他并未察觉问题,仍在采访中宣扬自己的付出,甚至坦言电影中一个解剖出来的婴儿镜头,使用的不是道具,而是他自己刚出生十几天的亲生女儿,并表示“为了电影,所有的牺牲都值得”。 此举引发网友强烈反感,痛批其是“自我感动”,为了拍电影不惜折腾亲生孩子,态度夸张到令人无法接受。
高票房与差口碑:营销与质量的较量
《731》的高票房与差口碑,在许多人看来是营销手段与电影质量的一次较量。 电影上映前就历经曲折,宣称筹备13年才得以上映。 宣传初期主打张家辉和王俊凯,后换成姜武和王志文。
档期一再更改,还抛出“全球预映”的说法吊足观众胃口。 期间甚至传出电影被日本方面举报180万次等传言。 如今看来,这些是营销策略还是事实,恐怕只有导演自己清楚。
观众愿意为重要的历史题材走进影院,贡献票房,但他们无法容忍一个讲得烂俗的故事。
试图依靠营销和话题炒作来走捷径,最终会被观众识破。 扎扎实实地把内容做好,才是影视创作唯一的正道。
来源:三半撩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