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的内地电影市场,竟然同时上演了“天堂”与“地狱”的剧情。 成龙大哥带着他的《捕风追影》一路高歌猛进,到9月21日已经收了11亿8千8百万票房,每天几千万几千万地进账,简直赚得流油。
9月的内地电影市场,竟然同时上演了“天堂”与“地狱”的剧情。 成龙大哥带着他的《捕风追影》一路高歌猛进,到9月21日已经收了11亿8千8百万票房,每天几千万几千万地进账,简直赚得流油。
另一边,曾经的香港影帝古天乐,新片《临时决斗》上映三天,票房才勉强爬到95万,连百万大关都没突破。
这差距,你说吓人不吓人? 同样都是香港影帝,同样都是香港电影人,怎么票房差距就能大到这种程度? 1250倍的差距啊! 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说起《捕风追影》,这片子可是今年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71岁的成龙大哥宝刀未老,带着梁家辉、元秋这些老戏骨,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影片豆瓣评分高达8.2,被观众称为“成龙十年最佳”,淘票票9.7分、猫眼9.6分的成绩更是亮眼。
这片子好看在哪? 观众说141分钟的片长,都没舍得离场上厕所,生怕错过一个镜头。 成龙在洗衣房那场打斗戏,左手架开对方拳头,右手抄起洗衣板反击,还是那个熟悉的“成龙式幽默”。
梁家辉也不含糊,在孤儿院走廊手持短刃与30人近身缠斗,每一次出刀都精准狠辣,演活了一个癫狂中透着悲凉的末路枭雄。
更难得的是,《捕风追影》吸引的不仅是成龙的老粉丝。 数据说话:40岁以上观众占了26.4%,四线城市观众占比达到39.5%,这说明成龙的老基本盘还在;但同时,20-24岁年轻人群占比也达到19.5%,女性观众占比近七成。这片子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男女通吃。
反观古天乐的《临时决斗》,那就真的是惨不忍睹了。 9月19日上映,首日票房才13.1万元,上座率低到1.8%。 到9月21日,三天加起来不到100万,预测总票房连200万都到不了。 这点钱,别说赚钱了,恐怕连古天乐一个人的片酬都不够付!
你说这片子差在哪?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临时决斗》完全是一部赶工作品。 去年10月初,香港媒体就在说香港电影界没为2025年贺岁档准备任何作品。
作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的古天乐,可能是为了撑场面,临时召集台前幕后拍了这部戏。 从拍摄到上映不到三个月,能拿出什么好货?网友反馈都说故事平淡无奇,完全是在炒港式喜剧的冷饭。
让人想不通的是,《临时决斗》的主创团队似乎完全放弃了宣传。 一众主演都没有北上宣传,这种“躺平等分成”的态度,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内地市场,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排片占比只有1.6%,票房占比更是低到0.1%,影院又不是做慈善的,怎么可能给你好排片?
说实话,古天乐这些年真的是在消耗自己的观众缘。 《封神传奇》、《反贪风暴》系列、《喵星人》、《脱皮爸爸》、《武林怪兽》、《追龙2》、《犯罪现场》、《倚天屠龙记之九阳神功》、《真·三国无双》...这一连串作品,有几部能看? 豆瓣评分上6分的都少见。 《明日战记》的“卖惨营销”更是让不少观众直呼反
再看看成龙,虽然也有过《功夫梦:融合之道》这种票房才505万元的作品,但人家靠《捕风追影》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71岁了还亲自上阵完成高难度动作,文戏表现也同样出色。
队友牺牲后那场戏,成龙蹲在现场,手指轻轻摩挲着队友留下的跟踪记录本,眼神从震惊转到悲痛,最后眼眶泛红,细腻的表演让人看到成龙作为演员的可塑性。
其实不光是古天乐,香港演员这几年几乎是在“全军覆没”。 刘德华的《猎金游戏》内地票房不到3亿,在香港才收了306万港币;梁朝伟的《猎狐行动》内地不到9000万,香港只贡献了25.9万港币。这些数字看着都心酸。
但《捕风追影》的成功证明了一点:香港电影还是有机会的,关键看你用不用心。 这片子避免了时下流行的“进步主义”绑架,不挑动争议话题搏流量,也不靠CGI特效,就是真打真拍,扎实表演,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影片提前十多天就开始点映,第一阶段在一线城市,第二阶段扩大到全国68个城市,让口碑慢慢发酵。这种尊重市场规律的操作,和《临时决斗》的“躺平”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你说观众傻吗? 观众一点都不傻。 好作品自己会说话,《捕风追影》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临时决斗》的惨败,也只是市场规律的正常体现而已。 香港电影人要是还抱着老本吃饭的心态,恐怕只会越走越难。
说到底,没有永远过气的明星,只有不用心的创作。 这句话放在成龙和古天乐的这次对比上,再合适不过了。#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来源:庞庞娱乐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