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从《731》说开去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1:32 2

摘要:事实上,由于中国存在着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中国在政治上比同一时期封建的、法西斯的、军国主义的日本更加进步,待到全面抗战爆发,敌后游击战争以无与伦比的气势与规模展开,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日本相对于中国,仅剩一点不能持续的工业与军事优势,失败

很多朋友问我有没有看《731》?

我的回答是:还没有看,暂时也不想看了。

为什么呢?

因为无法理解,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抗战电影总是聚焦失败与悲情?难道这就是抗战的全部吗?为什么不表现、不歌颂人民战争的胜利?

在我看来,不表现人民战争的胜利,就等于遮蔽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相对于日本更进步的一面。

事实上,由于中国存在着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人民革命,中国在政治上比同一时期封建的、法西斯的、军国主义的日本更加进步,待到全面抗战爆发,敌后游击战争以无与伦比的气势与规模展开,毛主席《论持久战》发表,日本相对于中国,仅剩一点不能持续的工业与军事优势,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聚焦失败与悲情,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助长并强化等待西方拯救的殖民心态。

试问,在这一类影片营造的氛围中,除了期待西方拯救,中国人还有别的活路吗?

最后,抗战影片聚集失败与悲情,客观上也掩盖了国民党政府与军队的腐败无能,似乎一切灾难都是因为敌人太强大、太残暴,中国太落后所导致,国民政府只是力有不逮而已。这实际上落入了国民党抗战叙事的窠臼。

显然,沉浸于这一类的影片,我们就不能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无法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同时,还潜藏着重蹈历史覆辙的危险。

既然如此,就先不看了吧。

02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上的大屠杀,也要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大屠杀。

9月18日,当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否决了由10个非常任理事国联合提交的加沙停火决议后,阿尔及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阿马尔·本贾马做了一次情绪激动的发言。

他说,“请原谅安理会救不了加沙的孩子,请原谅保护不了加沙的妇女、老人、医生、护士、记者……”

本贾马连续说了11次“请原谅”。

这不是作秀,而是一个同样经历了血腥屠杀才获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的发言人,对正在为争取自由而经历炼狱般苦难的阿拉伯兄弟感同身受后的真情流露。

阿尔及利亚曾经历了长达132年的法国殖民统治。

二战期间,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法国人曾经承诺,只要阿尔及利亚人支持“自由法国”,待驱逐纳粹后,将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

但是,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者背信弃义,继续把阿尔及利亚当作殖民地。

于是,从1954年开始,阿尔及利亚人民进行了长达8年的独立战争。

法国调集了40多万军队进行镇压,战争进行得非常残酷。

仅举一例:1957年1月,法国第10空降师师长雅克·马休接管阿尔及尔市,旋即下令可以使用包括酷刑和随意处决在内的“必要手段”摧毁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法军在分区扫荡中,殴打、电击、水刑、强奸等行为极为普遍,马休还下令将数以百计的嫌疑人从直升机上投入大海,为防止尸体浮上海面,还在受害者脚上捆绑水泥块。

六十年代初,阿尔及利亚的抵抗在法国内部诱发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使戴高乐总统意识到,法国无法维持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

1962年,阿尔及利亚终于获得了独立。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中,新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获得自由后的阿尔及利亚,也在国际场合同样支持新中国。1971年,导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两阿提案”,就是由阿尔及利亚与阿尔巴尼亚领衔提出的。

这里,推荐反映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两部电影。

一部,是1958年,由埃及著名导演尤瑟夫·夏因拍摄的《阿尔及利亚的姑娘》。

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贾米拉有真实原型,她是阿尔及利亚独立运动著名的女英雄,被称为“阿拉伯的圣女贞德”。

贾米拉本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小资女生,是法军的残暴和同伴的死促使她走上革命道路。

影片深受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表现风格的影响,有些镜头也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比如贾米拉在最绝望的时候起誓战斗到底,场景和配乐都复刻《乱世佳人》中郝思嘉在庄园废墟上起誓要东山再起的桥段。

在阿拉伯世界,宗教信仰和爱国主义是水乳交融的。贾米拉说:“我向真主和阿尔及利亚起誓,在祖国获得自由之前,我绝不停止战斗!绝不!”“真主,给我力量吧,为祖国而战的力量!”

另一部,是1966年,由阿尔及利亚与意大利合拍的《阿尔及尔之战》。

《阿尔及尔之战》的成功之处,在于意大利导演吉洛·彭特克沃继承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光荣传统,黑白粗颗粒的影像完全是新闻纪录片的风格,他通过这种手法,向全世界展示了欧洲殖民主义在阿拉伯世界的败退。

彭特克沃1941年就加入意大利共产党,并且在意大利北部加入了抗击法西斯的游击队,那年他才22岁。

由于这样的经历,彭特克沃认为,阿尔及利亚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本质上和自己当年与法西斯战斗的事业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他在拍摄这部影片时投入了极大热情。

影片拍摄时,阿尔及利亚独立刚刚四年,在拍摄大规模群众抗议场面的时候,阿尔及利亚人瞬间进入角色,激奋的情绪势不可挡,随时准备“摧毁一切阻挡他们的障碍”

并非偶然的是,这部电影在法国被禁多年,主要原因是影片中的阿尔及利亚解放阵线领导人的角色,由当年的领导人自演——而他被法国人加了“恐怖分子”的恶谥。这就相当于有朝一日巴勒斯坦获得了独立,哈马斯领导人在一部反映加沙艰苦卓绝抵抗斗争的影片中自己扮演自己一样。

香港的英国殖民当局也一直禁演这部电影。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和解放,距离今天并不遥远,和今天加沙的抵抗一样,都是阿拉伯人民彻底摆脱殖民统治努力的一部分。

这两部电影,能够使我们加深对阿拉伯世界和巴勒斯坦人民抵抗运动的理解,也能够使我们认识到,无论殖民者多么强横、残暴,也无论是法国殖民者还是以色列殖民者,都无法战胜渴望独立和自由的人民!

来源:郭松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