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与中国知名导演乌尔善在北京电影学院围绕跨文化创作、产业合作、新生代培养三大维度展开对话,为影迷与从业者带来前沿思考与经验分享。该活动为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的特别策划“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永不落幕
中国网北京9月24日讯(记者 秦金月)9月23日,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与中国知名导演乌尔善在北京电影学院围绕跨文化创作、产业合作、新生代培养三大维度展开对话,为影迷与从业者带来前沿思考与经验分享。该活动为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的特别策划“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永不落幕的北影节”活动之一。
对话现场(主办方供图)
让-雅克·阿诺在许多不同国家与当地团队合作,其影片跨越文化差异,谋求世界各地观众的共鸣与认同。让-雅克·阿诺从影片《情人》《熊的故事》的创作过程谈起,分享了他对题材选择的依据,对跨文化叙事独特理解,以及跨文化创作的心得与感受。
“电影最初是默片,”让-雅克·阿诺说道,“默片之所以能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恰恰证明电影动人之处不只是台词,而是通过视觉化的影像传递电影中心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情感和思想是人类之间共通的,它们能够逾越语言、生活习惯、文化的鸿沟。”
让-雅克·阿诺导演(主办方供图)
乌尔善对此深表赞同,他补充道:“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大于差异。在电影创作中,我在乎的是有没有打动我的情感事件发生。无论是中国观众还是世界其他国家的观众,他们也会有同样的情感需求。”
谈到中法电影产业的合作前景时,让-雅克·阿诺以电影《狼图腾》为例,表示:“其实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美食。中国同事在合作的时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不会讲中文,但他们能够很迅速且准确地理解我的需求。”
乌尔善导演(主办方供图)
乌尔善则从合拍实践角度分享了见解:“《封神》剧组有来自21个国家的工作人员参与,各个部门都有不同国家在这个领域里最优秀的电影工作者。来自不同地区的工作伙伴,能给你带来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更科学的观念。”
对于未来中法电影的发展,两位导演都持高度乐观的态度。“在法国,我们有两个专门为中国创作者设立的电影节,期待未来能够看见更多中国电影出现在欧洲的银幕上。”让-雅克·阿诺表示。
在谈到电影教育时,乌尔善导演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我最喜欢待的两个地方,是拉片室和图书馆。我觉得学电影最好的方法就两个,一是多看电影,二是多拍电影。”
法国电影体系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特别是CNC(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扶持机制,既保护创作自由,又注重产业培育。这种模式对中国青年导演的成长很有借鉴意义。让-雅克·阿诺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例,介绍了扶持机制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为青年创作者提供的便利。
针对青年电影人的成长,两位导演都建议要多实践、多合作。“一定要给予创作伙伴爱和尊重。导演就像交响乐团的指挥官,只有让所有人感受到爱与尊重,才能把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在一起,谱写一段优美的旋律。”让-雅克·阿诺说。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