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观众谈电影《731》:守护真相 珍视和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18:20 2

摘要:截至9月23日17时33分,电影《731》票房突破13亿元人民币,已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五,此前该片还打破了国内影史首映日场次纪录。

截至9月23日17时33分,电影《731》票房突破13亿元人民币,已进入2025年度票房榜前五,此前该片还打破了国内影史首映日场次纪录。

电影吸引不少华侨华人自发观影或组织观影活动。从澳大利亚的观影活动现场到华侨社团的自发讨论,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人们因影片相聚,共同回望反法西斯岁月。接受小侨采访时,多位海外人士表示,电影让血色历史成为跨越国界的共同记忆,更让“守护真相、珍视和平”的声音跨越时空。

填补历史认知

联结中澳历史情谊

“我们不仅是来观看一部电影,更是为了铭记历史、守护真相,承担起跨越世代的责任。”在澳大利亚举办的《731》观影活动上,澳中企业家俱乐部主席袁祖文在现场说道。

图为澳大利亚观影活动。(受访者 供图)

袁祖文是这场观影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参与活动的不仅有在澳华侨华人,还有不少澳大利亚民众。

“在澳大利亚教科书、主流媒体里,关于中国二战历史的内容并不多,希望通过这场观影活动,让澳大利亚民众看到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的来路,更希望借助本地民众,让更多澳大利亚人知道,80多年前中国与澳大利亚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国,曾并肩作战、共抗侵略。”

“731部队的暴行,是20世纪最黑暗的篇章之一。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其中有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甚至包括盟军战俘,死于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们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袁祖文说道。

袁祖文是湖南常德人,这座城市与二战期间细菌战的严重指控紧密相关。日本部队曾通过空投携带鼠疫的跳蚤及其他污染物在中国城镇施放,常德因此爆发过毁灭性的瘟疫。

“我提及此事,并非要揭开旧伤,而是为了坚持严肃的记忆——让世界知道这些罪行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绝不能被遗忘。”袁祖文说道。

澳民众忆先辈抗争路

感恩中国战场的“牵制之力”

对澳大利亚观众而言,这段历史有着特殊的共鸣。二战期间,澳大利亚士兵与盟友在太平洋战场浴血奋战,许多人再也没能回家;而中国战场坚决的抵抗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间接为澳军减轻了压力。

二战期间,有263名澳大利亚“海鸥支队”士兵被日军抓到海南省八所(现东方市区)当劳工,其中有两人不堪日军的残酷压迫和虐待,从战俘营里逃出来后,在当地共产党抗日战士的帮助下,前往东方市老欧村避难,不久他们身染疟疾,不幸身亡,葬在老欧村。

为纪念“海鸥支队”,中澳双方于2003年共同修建“海鸥支队”纪念碑。纪念碑由方形底座和石柱组成,用中英文记述了“海鸥支队”的简史以及被俘士兵至琼的路线,并配有地图和图案标识。

“我祖父曾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第39营作战,他没受过军事训练。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他们能抵挡日军,是因为日军实力被困在了中国。”观影后,澳大利亚民众罗伯特・巴威克表示,正是因为共同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才更懂得今天和平的珍贵。自己将更坚定地维护澳大利亚和中国的友好关系。

影片为“时空警钟”

探索历史记忆的传承

“《731》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声跨越时空的警钟。”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曹燕灵在“欧联会”公众号上写道,影片的全球上映,让这段血色记忆成为全人类的警示,“历史不容遗忘,真相必须被看见”。

资料图:电影《731》全球首映式在哈尔滨举行。中新社记者 赵宇航 摄

“实验室的冷峻色调、受难者无声的抗争,都让我想起华侨华人群体对历史的共同记忆。”曹燕灵说道。

曹燕灵说,目前不少华侨社团已围绕影片展开讨论。有人关注电影的启蒙作用,他们认为视听语言能弥补文字史料的局限,帮各界建立更立体的历史认知;有人思考如何借这类题材,在国际层面提升对二战历史的反思;更有人探讨如何将历史伤痛转化为共建和平未来的动力。

责编:马海燕

来源:中国侨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