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以山西抗日英雄蒋三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蒋三原名蒋万寿,1912年出生于汾阳县唐兴庄村,1939年参加游击队,他带领队员撬铁轨、剪电线、伏击日伪军,还多次为八路军护送军需物资。1942年,蒋三回村时遭日伪军伏击,为免落入敌手,用最后一颗子弹壮烈自尽。
老电影《扑不灭的火焰》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
影片以山西抗日英雄蒋三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蒋三原名蒋万寿,1912年出生于汾阳县唐兴庄村,1939年参加游击队,他带领队员撬铁轨、剪电线、伏击日伪军,还多次为八路军护送军需物资。1942年,蒋三回村时遭日伪军伏击,为免落入敌手,用最后一颗子弹壮烈自尽。
作家马烽一次回姥姥家路过唐兴庄,听闻了蒋三的传奇故事,后与西戎专门到唐兴庄居住生活一段时间,详细了解其事迹,创作了电影剧本《扑不灭的火焰》。
导演伊琳采用纪实笔触重构历史,通过实景拍摄与群众演员的参与,营造出沉浸式的战争氛围,如汾阳城头的硝烟、仁岩堡据点的压迫感等场景都十分逼真。
影片以1942年日军侵华为背景,讲述共产党员蒋三返乡组建游击队,与投敌的兄长蒋二展开生死对决的故事。片中设计了蒋三劝降蒋二、母亲痛斥逆子、智取杏花村岗楼等情节,以戏剧冲突强化主题。
电影在汾阳拍摄,1956年全国公映后,蒋三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电影主题曲《游击队之歌》也广为传唱。
来源:陇东漫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