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映第一周里,一份新的电影对比表被多家院线贴在大厅,《731》排在最上方,收入数字不断刷新,但旁边的香港评分栏只有2。3。工作人员说同一张海报每天都要换数字,票房涨得快,分数却没动。
电影《731》上映三天票房破八亿
香港观众却给超低分甚至中途离场
三天票房八亿却遭两地截然不同的反应
上映第一周里,一份新的电影对比表被多家院线贴在大厅,《731》排在最上方,收入数字不断刷新,但旁边的香港评分栏只有2。3。工作人员说同一张海报每天都要换数字,票房涨得快,分数却没动。
十一年时间,这部片子从选题到公映经历几次改稿。制作方在早期路演时说,影片要把沉重细节摆在大银幕,让观众直接面对,场景设计用了大量实景搭建,没有过多虚拟画面。
首日场次打破内地单片纪录
开映那天,排片系统显示一天内全国场次超过八万,院线负责人直言没见过历史片出现这种排片密度。许多城市的清晨场都满座,数据公司随后宣布该片成为新的单日场次纪录保持者。
票房不断加码的香港也安排了两百多场。影院门口立着巨幅海报,演员亮相首映礼。当天现场座位近乎坐满,有观众结束后鼓掌,也有人提前离座。院线统计收入超过百万元,但退票率高于平均水准。
香港评分平台出现大面积0。5分
点开当地评分网站,可见不少用户只写一句话“看不下去”就提交最低分。几位常年写影评的账号给出相同的理由:情绪太直白,节奏拖慢。有人用一句“只剩愤怒”形容观影感受。
反差最明显是同天公映的两部港产动作片,总场次远少于《731》,票房均不足百万,但在香港平台的分数都比《731》高。影迷论坛里,有人提出如果把历史镜头缩短、剧情收敛,也许评分会变好。
内地影厅里哭声此起彼伏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多家影院,观众在散场后仍红着眼。采访中,有人拿着纸巾说第一次看电影看出手抖,也有人表示晚上不敢再回想画面。社交平台被“看完后整夜睡不着”这样的贴文刷屏。
电影论坛分析这波情绪源自观众从课本到影像的转换,影像在放大细节时没有留退路。影院工作者透露,影片开始十分钟内,座位就有人低声抽泣,结束字幕升起时,仍有观众坐在座位没有离开。
香港观众称“期待商业片却走进历史伤口”
多位香港影迷承认是在看排片表时把这部影片当成普通剧情片,所以带家人来消遣,当发现内容沉重后感到错位。评论区有人留言“想看紧凑故事,却被大量残酷镜头冲击”,随即打了低分。
对历史背景了解不同,也是差距的来源。内地观众从课堂、纪念馆、新闻报道中多次接触相关资料,影片出现的地名或人物能迅速对上记忆。香港部分观众对这些信息陌生,难以在短时间获取情绪共振,只感到单一的痛苦。
放映方坚持“还原残酷是首要目标”
制作团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影片没有把镜头移开是为了留下最直接的证据。导演说他想让每一个坐在荧幕前的人都清晰知道那段历史发生过,而且残酷程度超过想象。
影院经理注意到一个细节:同场上映的年轻观众比中年观众更安静。经理猜测年轻人第一次在银幕上直面这些史实,震惊多于哭泣;而中年人看完后则主动对孩子讲述背景。
两组数据彼此映照:高排片与低评分并存
三天里,内地排片维持高位,座位使用率也高;香港排片虽也突出,但上座率从首日的七成迅速降到五成以下。两地观众用脚投票的方式呈现了不同接受度。
票房背后是记忆与期待交织。有人感谢影片让更多人走进影院,也有人觉得影片缺乏新的表达层次。影院外的争论还在继续,影片本身则依旧按既定档期加场。
你在影院里留下的那张票根还在吗?看完《731》以后,你是选择沉默、流泪,还是立刻给出分数?把你的现场感受写下来吧。
来源:森林中温柔轻抚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