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庆档电影扎堆,《731》没怎么宣传,却悄悄逆袭了 —— 上映第一天票房就冲了 1.2 亿,影院排片场场坐满。但和其他电影散场时的热闹不一样,看完《731》的人大多安安静静走出去,有人手里攥着湿透的纸巾,还有人边走边念叨:“以前就课本上看几行字,今天才真知道有
国庆档电影扎堆,《731》没怎么宣传,却悄悄逆袭了 —— 上映第一天票房就冲了 1.2 亿,影院排片场场坐满。但和其他电影散场时的热闹不一样,看完《731》的人大多安安静静走出去,有人手里攥着湿透的纸巾,还有人边走边念叨:“以前就课本上看几行字,今天才真知道有多疼。”
北京有家影院的经理说,上映前没做啥营销,却收到好多团体包场的请求:“有学校带学生来,还有老兵戴着勋章来的,他们说‘得让年轻人知道,和平不是白来的’。”
镜头戳中泪点,历史真不是 “老故事”
这电影没故意拍得血腥,但有 3 个细节,好多人看了都忍不住哭:13 岁的小男孩被绑在手术台上,小声问 “我还能见到爸妈吗”,可等来的只有冷冰冰的手术刀;有个女囚犯,偷偷给肚子里的孩子唱童谣,结果打了实验针之后,疼得蜷成一团;还有本实验记录册上,“马鲁塔 271 号” 的编号旁边,有人用指甲刻了 “我叫李秀兰”。
看完电影,00 后大学生小林在社交平台晒出爷爷的抗战勋章:“爷爷总跟我说别忘历史,今天我才真懂了 —— 那些‘编号’背后,都是想好好活着的人啊,跟我们一样。”
从影院到现实:这届年轻人在干 “最实在的事”
《731》一火,好多人都想去哈尔滨 731 纪念馆看看。纪念馆的数据说,电影上映后游客多了 3 倍,里面 90 后、00 后占了六成还多。不少年轻人带着笔记本,一个展品一个展品地记背后的故事,还有人主动当起 “临时讲解员”,给身边人说那些历史细节。
更让人暖的是,社交平台上 #为 731 受害者留名 #的话题火了,网友们一起找受害者的信息,哪怕就只有一个名字、一个老家地址,也想让他们 “不再是没人记得的人”。有网友说:“电影放完就完了,但记住他们这件事,我们能一直做下去。”
不是为了恨,是为了守住 “不被欺负” 的底线
电影结尾,屏幕上跳出 “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影院里突然响起掌声,是大家自发拍的。有人看完跟身边人说:“看到日军把治病的医学变成杀人的工具,才明白‘科技得走正道’多重要。” 也有人提到,现在总有人想把 731 的罪行说轻了,这部电影就是最硬的回应:“不是我们揪着过去不放,是历史不能被改得乱七八糟啊。”
现在《731》的票房还在涨,但比票房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人明白:我们记着那些黑暗的日子,不是为了恨谁,而是要提醒自己 —— 千万别让 “人心” 输给贪心,也别让 “和平” 变成再也得不到的东西。
来源:松鼠闪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