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语电影新生代同行

快播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06:33 2

摘要:IM是“In Moments”的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以下称“平潭IM”)是以扶持全球高校青年影视创作力量为目标的专业影像节展,集短片评比、论坛、展映等于一体。

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颁奖典礼。

台湾电影人与青年创作者交流。

主办方供图

9月7日晚,福建平潭龙王头海渔广场灯光璀璨,为期3天的第五届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在这里落幕。

IM是“In Moments”的简称,意为“从这一刻起”。平潭IM两岸青年影展(以下称“平潭IM”)是以扶持全球高校青年影视创作力量为目标的专业影像节展,集短片评比、论坛、展映等于一体。

本届影展由竞赛、培育、展映、论坛、活动五大板块组成,其间还举办了创作训练营、提案大会、青年之夜等配套活动,为两岸青年电影人提供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平台。

新生代创作者彰显开阔视野

作为影展“重头戏”,本届平潭IM的短片主竞赛单元共征集剧情短片2059部、非剧情短片519部。“Z世代”创作力量集中爆发成为本届影展的显著亮点,主竞赛单元参赛者平均年龄仅24岁,00后创作者占比超过55%。

经过评选,50部短片佳作入围线下展映环节。入围短片题材丰富多元,涵盖社会关怀、个人成长、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改编自真实经历的《独唱团》,从儿童的视角探讨了集体与个体的边界;《无用路》以闽南海岛为舞台,用黑色幽默解构两个少年的成长经历;AI题材《柯得的幻想》引发观众关于人与科技的深层思考……这些作品表达了青年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彰显了新生代华语电影人开阔的创作视野。

“短片绝不是长片的补充,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终审评委会成员、编剧、导演李睿珺在终审时做了厚厚的笔记,50部入围短片构建的世界丰富而鲜活,既有个体的成长与迷思,也有社会的现状与发展,“整体来看,这些作品从电影语言和实践程度上来说,完整度较高、十分成熟”。

透过入围短片,终审评委会成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周新霞感受到年轻创作者藏在青涩里的冲动与激情,“那是每一位电影人初入行业时最珍贵的‘元气’,这一点最令人动容”。

两岸创作者碰撞火花

“两岸”平潭IM的重要标签。本届影展上,台湾年轻创作者的不断注入,让平潭IM在两岸影视交流领域迸发更多潜力。

在平潭,台湾青年导演冯于伦看到了大型影视基地,这样“资源整合”的拍摄场景,在台湾并不多见。冯于伦此次携作品《海浪》来到平潭,讨论的是死亡议题。在他看来,“每个年纪对于生死的感悟都不一样”,年轻人的视角同样重要。

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颜皓轩凭借《囚犬》,摘得本届影展最高荣誉——“麒麟最佳影片”。这是颜皓轩第二次站上平潭IM的领奖台。去年,他的首部短片作品《送行》收获了“麒麟新锐短片”奖项。

“太开心了,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颜皓轩说,电影创作好比“等一束光降临”,此刻光照进了现实,未来他将带着这份能量继续前行,写出更好的故事、拍出更好的影片。

今年的“从平潭出发·72小时极拍”的15支队伍里,不仅有台湾创作者组队,几支大陆高校队伍也有台湾学生加盟。

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的游智杰去年凭借短片《四牲六道》获得评委会大奖。今年,他和两位小伙伴一起组队参加72小时极拍。他们以长江澳等为取景地拍摄了极具实验性的短片《平潭寻奇》,一举拿下了一等奖。

“两岸青年创作者对于创作的渴望、对于电影的热爱都是一样的,在平潭IM可以碰撞出无限的火花。”游智杰说,自己的长片项目也正在筹备中,希望明年可以参加“生生不息成长计划”。

AI新赛道成为热点

AIGC竞赛单元是本届平潭IM新增的赛道。3443部AIGC参赛作品,获得超200亿次抖音Vlog播放量。

近两年,国内外知名电影节开始尝试设置AIGC竞赛单元,如法国在今年4月举办了首届世界人工智能电影节。AIGC单元评委崔伊形容,“一股非常大的浪潮涌来”。

在大量的投稿Vlog中,最能打动评委的,还是那些蕴含着真情实感的作品。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杨力鉴凭借《电火花之舞》获得“最佳AI创作者”荣誉。这部影片大胆设想了未来世界里,机器人如何靠读取人类的经典电影来理解、获得爱情。

在以“未来电影之门:AI时代电影人的创作方法”为主题的论坛上,嘉宾们认为:AI本质上并不是人类的假想敌,因为人类的审美力、情感联结力和创造力是AI所不具备的,而最终被AI替代的,是那些不善于驾驭它的人。正如知名策展人马可·穆勒所说:“AI的这股风,也要自有方向。你需要真正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使用,才能真正应用好它。”

为青年影人铺路搭桥

从短片到长片,从创作到市场——为青年创作者的电影梦想铺路搭桥,一直是平潭IM秉持的目标。

首届平潭IM“最佳剧情短片”得主杨名,在获得扶持资金后继续坚持创作,其作品《鬣狗》于近期获得了第7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短片”奖项,这是中国影片首次获此殊荣。而从“生生不息成长计划”中走出的第一个长片项目、去年在平潭IM正式启动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已基本完成制作,开始直面平台与市场的审视。

作为影展的孵化与创投环节,今年的“生生不息成长计划”共收到166份长片提案,其中10个项目进入线下环节,并通过举办创作训练营等为创作者提供精准指导。

台湾青年导演郑安群就是其中受益的创作者。此次他带着长片项目《死亡配对》而来,寻求投资人、制作公司或平台方的支持,最终收获了剧本、拍摄等方面的指导,并拿下“最具市场潜力项目”奖项,捧回扶持资金。郑安群说:“感谢平潭IM这个平台,感恩导师们的指导,我一定会继续拍下去。”

“青年创作者蓬勃的创作力,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亚洲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新希望。”本届评委会主席、演员、导演、奥斯卡金像奖评委陈冲表示,在年轻电影人激情的火焰中,平潭IM和评委们愿意做一根根火柴,让他们燃烧得更旺。(本报记者 郑 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24日第07版)

来源:海外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