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该被“轻松观看”的沉重史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05:02 1

摘要:走进华山国际影院前,我曾以为《731》会是一部靠强烈视觉冲击赚取代入感的影片;走出影院一号放映厅后,眼眶的酸涩与心口的沉重却告诉我,它远比“冲击”更深刻——它是一封用镜头写就的“历史控诉书”,将那段被掩埋在哈尔滨平房区冻土下的罪恶,一字一句地摊开在当代人眼前。

电影《731》观后

走进华山国际影院前,我曾以为《731》会是一部靠强烈视觉冲击赚取代入感的影片;走出影院一号放映厅后,眼眶的酸涩与心口的沉重却告诉我,它远比“冲击”更深刻——它是一封用镜头写就的“历史控诉书”,将那段被掩埋在哈尔滨平房区冻土下的罪恶,一字一句地摊开在当代人眼前。

影片没有选择用宏大的战争场面作为开篇,反而从一个年轻的中国劳工视角切入。他怀揣着“能活下去就好”的卑微愿望,误入731部队的“特别移送”名单,从此坠入地狱。镜头跟着他的脚步,一点点揭开这座“死亡工厂”的面纱: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实验室里,被剥去衣物的受害者在冰天雪地中被冻成“人体冰雕”,实验人员却在一旁冷静记录体温变化;密封的毒气室里,凄厉的哭喊被厚重的铁门隔绝,只有观察窗后冷漠的眼神与不断跳动的仪器指针;还有那些被强行注射病菌、被活体解剖的生命,他们的痛苦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而是抽搐的手指、凝固的血迹,以及最后望向镜头时,眼里残存的、对“生”的微弱渴望。这些细节没有刻意渲染血腥,却比任何激烈的打斗场面更让人窒息——因为影片用字幕一次次提醒观众:“以下情节均基于真实历史记录改编”,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是一个曾真实存在过的、被碾碎的生命。

值得深思的是,影片没有将“罪恶”简单地标签化。它没有把731部队成员塑造成脸谱化的“坏人”,而是通过几个边缘角色的刻画,展现了罪恶体系下的人性扭曲。有曾受过高等教育的军医,最初拒绝参与活体实验,却在“服从命令”的压迫与“科研突破”的诱惑下逐渐麻木,最终沦为帮凶;也有负责记录数据的年轻文员,夜里会对着家人的照片流泪,白天却不得不将受害者的痛苦转化为冰冷的数字。这些角色的存在,让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恶,更是军国主义思想对人性的异化——当“国家利益”被包装成践踏生命的借口,当“科学研究”沦为反人类的遮羞布,人性的底线会被撕扯到何等破碎的地步。这种对“恶之根源”的挖掘,让影片的批判力度远超单纯的“声讨罪行”。

影片的中段,还穿插了几组对比镜头:一边是731部队成员在食堂里享用热汤、讨论周末的消遣,另一边是受害者在牢笼般的“病房”里啃着硬如石头的窝头;一边是军官们在办公室里规划着“实验进度”,另一边是被感染的孩子在母亲怀里逐渐失去体温。这种不加修饰的对比,没有一句旁白点评,却用最直白的画面告诉观众:这群施暴者并非“天生的恶魔”,他们也曾是有家庭、有情感的人,却在战争机器的裹挟下,彻底丧失了对生命的敬畏。这种“日常化的罪恶”,比刻意营造的“恐怖感”更令人不寒而栗——它提醒我们,邪恶从来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在一次次对“小恶”的纵容中,慢慢长成吞噬人性的巨兽。

我曾在网上刷到过一些对《731》恶意抹黑的评论:有人说它是“煽动仇恨的工具”,有人质疑影片内容“夸大其词”,甚至有网络水军试图用“历史虚无主义”的话术,模糊731部队罪行的真实性。起初,我只对这种罔顾历史的言论感到反感,觉得不过是少数人为博眼球的无稽之谈。可当我在影院里亲眼看到那些基于真实档案还原的实验场景,看到片尾滚动的、经历史学者考证的受害者名单与罪行记录时,我才猛然意识到,这些恶意评论背后,或许藏着更隐蔽的用心——美日某些势力从未真正正视历史,他们一边对自身战争罪行避而不谈、甚至篡改教科书,一边通过各种渠道抹黑铭记历史的声音,试图让这段血腥的过往在时间里被淡忘。这种“不认错、还捂嘴”的嘴脸,比影片里的罪恶场景更让人愤怒:他们想让受害者的血泪白流,想让人类文明史上的耻辱被抹去,可《731》的存在,恰恰打破了他们的妄想——历史不是可以随意篡改的故事,那些逝去的生命,更不是可以被轻易遗忘的数字。

到了影片结尾,镜头的转换堪称“神来之笔”。当最后一位受害者的生命在实验台上走向终结,画面突然切到几十年后的哈尔滨:平房区的旧址上建起了纪念馆,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老人们在公园长椅上闲聊,街头的商铺挂着明亮的招牌,车水马龙间满是烟火气。没有激昂的配乐,没有煽情的旁白,只是用平静的镜头记录着当下的和平日常。但正是这种“无声的对比”,让“铭记历史”有了最真切的意义——我们今天拥有的每一分安宁,都源于过去无数生命的牺牲;我们正视731部队的罪行,不是为了把仇恨传递给下一代,而是为了让这些在苦难中逝去的生命,不再成为“被遗忘的数字”;是为了让“尊重生命”“反对战争”的信念,能真正刻进每个人的骨子里。

走出影院时,冰凉的雨丝毫无预兆地落下,打在脸上,瞬间将我从影片的沉重情绪里拉回现实,又似乎让那份压抑更添了几分重量。雨幕模糊了街道的灯火,也像给眼前的和平世界蒙了一层滤镜——我忍不住想起影片里那些在黑暗中逝去的人,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雨夜,更未曾拥有过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安宁。雨水仿佛是历史的回响,无声地冲刷着现实,也提醒着我:眼前的岁月静好,从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这场雨,像是为那些未被遗忘的灵魂而落,也像是为我们这些铭记者而落,让我们在微凉的触感里,更清醒地记住那段不能褪色的过往。

《731》从来不是一部适合“娱乐消遣”的电影,它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反转,没有浪漫动人的情感线,甚至连“希望”都来得格外沉重。但它却是一部每个中国人都该静下心来观看的电影——它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历史的伤疤,让我们看清伤口下的溃烂,不是为了沉溺于痛苦,而是为了警惕:一旦忘记历史的教训,和平就可能成为易碎的泡沫。

这部影片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的“不讨好”——它拒绝用温情或喜剧冲淡沉重,拒绝让历史在娱乐化的浪潮中被模糊。它逼着我们坐下来,直面那些不愿提及的黑暗,然后带着这份沉重,更坚定地守护当下的和平。毕竟,对历史最大的尊重,从来不是把它供奉在纪念馆里,而是让它成为照亮未来的镜子,让每一个人都记得:有些伤疤,永远不能愈合;有些历史,永远不能遗忘。

来源:梦回重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