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在影片未映时,他就凭借预告片中撕心裂肺的表演,抓住观众目光。
文|知微
编辑|先锋谷
上映才5天,《731》票房就已经突破12亿。
直接冲进2025年年度票房榜前5。
但观众看完后,给出的评价却两极分化严重。
有人觉得致敬历史,从价值上已经战胜所有。
但也有人觉得演技名不副实,故弄玄虚。
甚至演员的表演,也没有符合观众的预期。
所以,有人成功升咖,却也有人被观众骂惨。
电影《731》自上映后便深陷口碑争议。
批评声不绝于耳,电影更是处于舆论风口。
但争议浪潮中,却有3人逆势突围。
收获观众清一色好评,更是借此彻底升咖。
首先让观众最有“安全感”的,就是姜武。
他在电影中的表现堪称“定盘星”。
早在影片未映时,他就凭借预告片中撕心裂肺的表演,抓住观众目光。
紧锁的眉头、颤抖的声线、泛红的眼眶,将角色的痛苦与挣扎彻底具象化。
影片公映后,他的发挥更是全程在线,细腻的情绪层次撑起故事核心。
甚至在男性观众聚集的论坛里,“被姜武的演技戳中”都能成为高频评价。
影片中,他从隐忍到爆发的情绪转换自然流畅,没有丝毫刻意感。
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姜武,彻底摆脱“姜文弟弟”的标签。
用票房口碑双重证明,脱离兄长光环外的他,照样扛戏又扛票房。
第二位稳定发挥的,是老戏骨王志文。
他在《731》中的表现则是“质感保障”。
王志文深耕演艺圈数十年,向来以“稳”与“准”著称。
《731》的表演,更是被观众赞为“演技教科书”。
他从不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或嘶吼式表达,却能在细微处直击人心。
一个沉默的凝视、一次缓慢的抬手、一声压抑的叹息...
都透着角色的沧桑与沉重,无需台词便能铺展人物的内心世界。
观众对他的评价几乎零差评。
有人直言“看王志文演戏是种享受,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专业”。
在影片争议不断的背景下,他的表演如同“压舱石”。
用专业性为影片质感兜底,再次印证“戏骨”的含金量。
第三位升咖的李乃文,他的突围充满惊喜。
原本是实力派但不够出名的他,后来靠着综艺名气大增。
但也成为观众印象里的“综艺咖”。
甚至还在剪彩仪式上闹出笑话,被网友嘲讽。
所以观众都怀疑,李乃文是否还能撑得起严肃题材?
早在《归队》中,就能感受到李乃文的演技。
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剧,他能参演其中足以证明自己受到认可。
等到《731》中也同样如此。
他收敛综艺里的活泼,全身心沉入角色。
无论是与对手戏演员的默契配合,还是独自戏份的情绪把控,都精准到位。
观众看完后纷纷表示“完全没想起他的综艺形象,只记住角色本身”。
这次表演,让观众重拾他“黄金配角”的记忆,更让他成功向“中生代主力演员”迈进。
证明优秀的演员从不怕标签束缚,演技永远是打破质疑的最佳武器。
在《731》的演员评价里,温碧霞与林子烨的处境格外特殊。
前者因“演技拉垮”被群嘲,后者则在主演名单里近乎“隐身”。
两人的争议背后,或许藏着比“演技好坏”更复杂的问题。
先说温碧霞,与其说她演技差,不如说是替剧本背锅。
她在影片中饰演日本艺伎,本是自带话题度的设定,谁料却被群嘲的导火索。
不少网友直言“演技僵硬”“格格不入”,更是吐槽她“拉垮影片质感”。
但细究起来,她的争议更该归咎于剧情的不合理。
首先是角色定位模糊,她的出场时间极短,镜头零散。
没有交代角色背景,也没说明与主线剧情的关联,仿佛是凭空插入的片段。
其次,她的角色似乎毫无作用,观众完全没明白角色存在的意义。
归根到底,一个没有铺垫、没有层次、没有核心功能的角色。
即便演员有再多经验,也难有发挥空间。
与温碧霞的“被群嘲”不同,林子烨的问题在于“没存在感”。
他的名字明明出现在主演名单里,可翻遍观众评论,几乎没人提及他的表演。
既没有好评,也没有差评,“零讨论度”处处都透着尴尬。
要知道,影片里聚集姜武、王志文等实力派,年轻演员本就容易被对比。
而林子烨的表现又缺乏记忆点,角色没有鲜明的性格特质,戏份安排也平淡松散。
此前,观众本就担心年轻演员驾驭不了《731》这样的沉重历史题材。
而林子烨的“隐身式表演”,恰好印证观众的顾虑。
并非他完全没演技,而是在有限的角色空间里,没能抓住机会展现自己。
提起孙茜,观众的第一印象仍是《甄嬛传》里忠心温婉的“槿汐姑姑”。
经典角色让她被熟知,却也成为难以挣脱的标签。
后来又因为“人品”引发热议,导致她只能在娱乐圈逐渐消失。
但《731》却成为她打破困局的关键,让她迎来事业转机,热度再度攀升。
《731》中,孙茜饰演的“孕妇医生”与“槿汐姑姑”截然不同。
她被抓进基地后,身上兼具双重特质。
作为知识分子,她有面对苦难的坚韧,眼神里藏着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
作为身怀六甲的孕妇,她又有难以掩饰的脆弱。
每一次蹙眉、每一次轻扶腹部,都透着对自身与胎儿的担忧。
这种复杂的角色层次,恰好成了孙茜突破标签的契机。
为演好这个角色,孙茜下足了功夫。
私下里,她反复研读剧本,琢磨角色在特殊环境下的心理变化。
甚至去了解历史背景中类似人物的经历。
拍摄时,她完全代入角色,哭戏里满是绝望与不甘。
平静戏份中又藏着隐忍的希望。
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贴合角色心境。
正是这样的演绎,让孙茜成功打动观众。
不少人看完电影后直言“完全没想起槿汐姑姑,只记住这个让人心疼的孕妇医生”。
凭借《731》,孙茜撕掉固化标签,更重新证明自己的演员价值。
这场漂亮的“翻红”,无关流量与炒作,只源于她对表演的敬畏与实力。
演员们有得有失,但承受最多骂声的,却是导演赵林山。
观众的意见几乎都冲着他去了。
因为大家普遍觉得,这电影最大的毛病就是故事没讲好。
或许是因为剪辑问题,太多画面剧情不得不删除。
所以最后给观众留下的,是一部主线不清不楚,逻辑漏洞百出的逃生片。
整个故事就像记流水账,完全没有拍出历史的厚重感。
比如电影里的王志文,能在牢房里画满一墙的记号,还养只老鼠。
干的事情让人看不懂,最后又死得不明不白。
姜武演的男主角,明明只是个清洁工,却能在戒备森严的基地里到处乱逛。
主角光环太强,显得整个故事特别假。
除却故事讲得烂,电影在细节上也被人挑出不少毛病。
电影里的731基地,场景和服装都太干净!
没有人间地狱的残酷感觉,让观众又入戏又出戏。
但真正让赵林山受到争议的,是他自己的采访片段。
影片正式开播前,他大肆宣扬自己对影片的用心。
靠着“爱国情怀”,让观众对电影拉满期待值。
可真正开播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却只有混乱不清。
但赵林山并未察觉到问题,依旧在采访中宣扬自己的付出。
他坦言,电影里有一个解剖出来的婴儿的镜头。
用的不是道具,而是他自己刚出生十几天的小女儿。
他表示自己不是好父亲,但为了电影,所有的牺牲都值得。
对此,网友痛骂他这是自我感动。
为了拍电影,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舍得折腾?
过于夸张的态度,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现在回过头来看,《731》的高票房和差口碑,算是营销手段和电影质量的较量。
电影上映前的过程就充满曲折,扬言历经13年才正式上映。
宣传的演员从张家辉和王俊凯换成姜武和王志文。
在上映前,电影的档期也是改了又改,还弄出全球预映的说法,吊着观众的胃口。
甚至当时还冒出各种传言,说电影被被日本举报了180万次之类的。
如今看来,究竟是营销还是事实,或许只有导演清楚。
《731》的高票房和差口碑,清楚展现市场的态度。
演员和导演收到的评价,也都说明最简单的道理。
观众愿意为重要题材走进影院,但无法容忍烂故事。
想靠营销和话题走捷径,最终还是会被观众看穿。
老老实实地把内容做好,这才是影视圈唯一的出路。
来源:先锋谷影视娱评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