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看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还不错,但看着会难受,里面富含摆拍元素,所以焦波在放映结束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部纪录片呢还是电影呢?
这些都是08年的北京
2025-09-22
最近在看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还不错,但看着会难受,里面富含摆拍元素,所以焦波在放映结束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部纪录片呢还是电影呢?
当然,不是说《乡村里的中国》不牛逼。
很牛逼。
但是并不是很好,特别是乡村演唱会这个片段,就是画蛇添足,有些是补拍的,有些是走了煽情路线,真正好的纪录片是只记录,不评判,全是中性的,无善无恶。就比如徐童的游民三部曲。
《麦收》里面的小妓女,到了麦收的季节,回家帮着割麦子,回到家的她,就是姐姐、妹妹、同学。
还没有看完《算命》的时候,我突然有点恍惚感,这是08年吗,我记得08年的北京不是这样的啊,脑中第一反应就是《遥远的救世主》。
后来网上一查,《遥远的救世主》是06年的,很多还不是北京,是山东聊城,相差那么大!
还有,08年不是奥运会吗?北京奥运会是08年啊,我记得,但怎么会如此区别!
一个高的太高,一个低的太低,以至于反差让人感觉很难受,但这都是北京。
这让我想到19年,我从西二准备去看宛平城,坐公交车。我很喜欢坐公交车在一个城市,不太喜欢坐地铁,因为公交车可以看到很多外面的东西。当时从西二到宛平城,中间到了一地,农村感觉,我还以为到了郊区或是河北,谁知道不是的,那是西四。
但那个城中村让我对北京又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当我得知那是西四的时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白天的三里屯,最好是早上八九点的三里屯,和你见过的所有商业街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
就是那样的楼,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布置,可能品牌不同,但那个时候,都是一样的,店铺也看不出有什么不一样,但有了人,完全不同。
大家都生活在同样的一个氛围下,同样的天空下,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区别。以前知道会有不同,也可以理解这些不同。
只是没想到,这些都是08年的北京!
来源:穿梭历史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