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2025吴天明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之夜”的光影在嘉兴南湖之畔落幕,17项荣誉的揭晓不仅是对青年创作者的加冕,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从吴天明在西影厂点燃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之火,到如今以其名命名的基金与影展培育新生力量,两代人的坚守正为中国电影的未
当2025吴天明青年电影展“青年电影之夜”的光影在嘉兴南湖之畔落幕,17项荣誉的揭晓不仅是对青年创作者的加冕,更像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从吴天明在西影厂点燃中国电影的“走向世界”之火,到如今以其名命名的基金与影展培育新生力量,两代人的坚守正为中国电影的未来标注清晰坐标。于从西影走出的我们而言,这场盛会里的每一束光,都藏着吴天明老厂长未曾冷却的电影初心。
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谱系里,吴天明的名字始终与“破局者”紧密相连;上世纪80年代,吴天明执掌西安电影制片厂期间,用近乎“革新式”的魄力改写了中国电影的格局,真正实现了从“本土叙事”到“世界表达”的跨越。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故事的厚度,更在西影种下了“尊重创作、扶持新人”的种子。成为他留给中国电影最珍贵的精神遗产。
“电影的根在土地里,但眼界要在天地间。”这是吴天明常对身边人说的话,作为曾在西影共事的中国电影基金会主席张丕民,对此有着最真切的体悟。2014年吴天明逝世后,为延续其扶持青年影人的遗愿,中国电影基金会牵头成立了”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而扛起这份使命的,正是自幼在西影厂耳濡目染的吴天明之女、如今的基金总监吴妍妍——她深知,父亲的理想从不是个人丰碑,而是让中国电影的薪火代代相传。
吴天明青年电影专项基金仅剧本孵化单元就产出《八月》《过昭关》等20余部院线佳作,其中《八月》更斩获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延续了吴天明时代“新人出精品”的传统。吴天明青年电影展2016年在西安举办的首届展映活动。十年来,吴妍妍与团队延续着吴天明“务实深耕”的风格。影展如今已成为青年导演“成长跳板”
2025年嘉兴影展的“青年电影之夜”上, 当张丕民理事长——这位与吴天明在西影并肩作战的老领导——提及“嘉兴的历史底蕴与青年影人的先锋性交融,正是中国电影的未来模样”,台下响起的掌声里,这是对吴天明的电影精神的敬意和共鸣。更是对吴天明青年影展以“艺术与市场并重”的扎实实践,彰显着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的褒奖。
本届影展尊重“观众价值”,对吴天明“电影为人民”理念的精准传承。将最鲜活的市场视角与情感建议直接传递给青年创作者,既实现了创作端与接收端的深度链接,更由此诞生了6项观众荣誉。《爷爷奶奶那些事》摘得“观众最具话题共鸣影片”,《当瓶子转动时》获“观众最佳观影体验影片”。刘裕龙获得“观众最喜爱男演员”,“观众最喜爱女性演员则由邓桂英获得,《一百五十秒》导演杨少博获“观众最期待新人导演”,《翠湖》获“观众最喜爱影片”。
而影展的专业评审体系则为青年创作筑牢“艺术防线”。由焦雄屏担任主席的终审评委团,则以专业视野为作品“定调塑形”。专业荣誉榜单兼具艺术高度与市场潜力:《二十四味》斩获“最具市场潜力影片”,《爷爷奶奶那些事》拿下“最具艺术价值影片”。“荣誉推选影片”由《当瓶子转动时》摘得,《再见萤火虫》《舞林录》获“评委会特别提及”。影展为青年作品链接多元赋能资源。《翠湖》《爷爷奶奶那些事》《一息尚存》获新媒体大V将在影片上映后联合推荐,《翠湖》获评审团赋予其40万等价平台宣发资源包;《一息尚存》拿到3万元资金支持为影片后续推广注入动力;《二十四味》《不会说话的水怪》获10万元等价后期服务——这些银幕之外的助力,正是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全链条扶持”理念的生动落地。
影展致敬乡村放映员徐九斤的环节,更让这份传承有了具象落点。这位四十年放映三万场、收藏700多部胶片的老人,与当年带着《老井》深入陕北农村放映的吴天明有着惊人的契合:他们都坚信“电影是点亮人心的光”。当徐九斤亲手启动老式放映机,光影流转间,仿佛能看到吴天明当年在麦场上与老乡们共赏银幕的身影——电影的力量,从来都在创作者的坚守里,在观众的期待中,在产业的托举下。
作为与青年创作者打交道最密切的“铺路者”,吴妍妍近年的观察透着对行业现状的深切思考。 她坦言,基金最初的目标是“挑选有独特创作、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导演和项目,帮他们通过平台找到资金”,但“当大家都在做创投的时候,你会发现创投的纯粹性就弱化了,我们想更多地看到现实主义题材,看到年轻导演能把目光放到人群里和社会当中去;也希望看到更多类型片,而不是同质化的东西。”
从西影厂到嘉兴的艺术空间,从吴天明带着中国电影叩开世界大门,到吴妍妍以基金为桥托举青年梦想,两代人的坚守构成了中国电影最动人的传承。正如吴妍妍所说,父亲未竟的事业,如今正在青年影人的镜头里延续;而基金会十年的深耕,也正在回答着“如何让中国电影薪火相传”的时代命题。
吴天明曾说,中国电影的未来在青年身上。如今,吴天明青年电影基金与影展正以十年实践证明:这份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藏在15部入围作品的赤诚里,藏在1000多位受训编剧的笔端,藏在观众问卷的字迹里,藏在吴妍妍团队的奔波与思考里,更藏在每一个“想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的青年心中。
光影流转,初心不改。吴天明点亮的那束光,正在青年影人的镜头下愈发明亮,而中国电影的世界之路,也正由此不断延伸,光未熄灭,路在前方
来源:西部电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