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31》上映才三天,票房便突破10亿。不少观众看完后沉默不语,那种感受,有点像当年看完《南京照相馆》。
《731》上映才三天,票房便突破10亿。不少观众看完后沉默不语,那种感受,有点像当年看完《南京照相馆》。
许多人看得直抹眼泪,也有人满脸愤慨。这部影片究竟讲述了什么?为何59岁的王志文在首映礼上讲出一句话,竟让全场观众都起身鼓掌?
导演甚至让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参与演出。答案,或许就埋藏在那段真实的历史之中。
9月18日,《731》正式公映。导演赵林山为这部影片筹备了整整十一年。此前也有三位导演尝试拍摄该题材,可都未能完成,原因众说纷纭。
但这段历史必须被铭记。赵导耗费五年时间在日本搜集证据,终日奔波于各地。
他所找到的材料,记录的尽是731部队犯下的罪行:活体冻伤实验、人体解剖……这些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拍摄过程中最难的一场,是解剖孕妇体内婴儿的戏。剧组起初使用假人,但效果不够真实。于是导演让自己刚出生的女儿参与表演。妻子尽管心疼,却仍然同意了。
片中,王志文所饰演的杜存山,是一个被关进731部队监狱的中国人。在那里,人就像被随意践踏的狗,没饭吃、不准说话,稍有不从便会遭到毒打。
日本人根本不把中国人当人,称呼他们为“马路大”,每个人仅有一个编号。
当日军喊出“012”的时候,无人应答。喊到第三遍,杜存山站了出来。他头发散乱,可眼神坚定,紧盯日本兵一字一句道:“叫我杜存山。”
就因这句话,他被枪托砸倒,又挣扎起身,最终被刺刀捅穿胸膛,至死都没有合眼。为演好这个人物,王志文可以说是拼上了命。
只要走进化妆间,他便不吭声、不理会任何人,彻底让自己变成了杜存山。
首映礼上,他说:“如果我们对过去、现在、将来都没有明确的态度,终有一天连自己的名字都留不住。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此话一出,全场起立鼓掌。王志文、姜武、李乃文这些主演,全是零片酬出演。
演员温碧霞也表示,看剧本时她就落了泪。她父亲曾是军人,给她讲过很多战争期间的惨状,能够参与这部影片,她感到荣幸。
这段历史,我们谁也不应忘记。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同胞。
很多网友评价,王志文不是在扮演杜存山,他是在为那些被剥夺姓名的人发声。
一个人假如连自己的名字都留不住,那还剩下什么?杜存山临死前那句“叫我杜存山”,不是台词,是尊严。
李乃文这些演员愿意零片酬参演,说明他们明白:这不是工作,是责任。
如今的娱乐圈,多少人为片酬争得头破血流,但他们却选择为历史站出来。这个选择,值得称赞。
731部队的暴行,日本右翼势力始终不予承认。石井四郎的后人甚至说:“挨打的人如果忘了,打人的人还用记得吗?”
正因如此,导演才更要拍出这部影片。
电影上映之后,不少电影院都自掏腰包悬挂海报,上书“警钟长鸣”四个大字。
所有都观众反应都极其强烈。尤其是解剖婴儿那段,都在流泪,难受、愤恨!
透过这部电影,我们默默地哀悼,我们在与他们郑重地做一场告别。
记住!回顾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提醒我们更要珍惜当下都和平。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值得被尊重!
如今我们丰衣足食都生活,并非凭空得来,那是无数个“杜存山”用生命一条条换来的。
《731》能够引爆市场,这恰恰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正视这段残忍的历史。我们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年轻人,都要在教科书外,用血淋淋的画面,补习中国为何当年被如此侵略,以及日本人曾经对我们是有多么的残忍。
伟人说,“落后就要挨打”!这话至今仍然有效。我们的广场阅兵,不正是为了证明这点吗?
剧组为影片付出了大量心血,10年真相线索的探寻与考证,才让我们看到如此真实、如此血淋淋的画面。但凡遗忘过去,那就是对不起现在的自己。
在现在短视频发达的时代,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对历史的厚重有足够的敬畏。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在我们逐渐模糊那些历史时,就需要《731》、《南京照相馆》等一批这样的电影,为我们敲响警钟。
当我们享受周末的阳光、孩子认真上学,那是因为这些历史,替我们承受了万般的苦难。
《731》你看了吗?一块在评论区聊聊。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