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细节没骗人:犯人住单间、吃苹果鸡蛋用马桶?藏着日军对生命残忍的算计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2 06:00 3

摘要: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全球的公映,观众们看到在电影中存在非常悖论的情节:如日军为“马路大”(受实验者代号),但关押的牢房不是传统阴暗的房间,却是配置抽水马桶的独立瓷砖单间里,每天送一个苹果和一枚鸡蛋给受实验者。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全球的公映,观众们看到在电影中存在非常悖论的情节:如日军为“马路大”(受实验者代号),但关押的牢房不是传统阴暗的房间,却是配置抽水马桶的独立瓷砖单间里,每天送一个苹果和一枚鸡蛋给受实验者。

这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战争环境中,那是缺衣缺粮的普通民众享受不了的优厚待遇,很多网友们觉得是虚构的情节,不可能的!

实际上,这不是电影的艺术虚构,乃是在揭示日军给予这些被宰割的羔羊——“马路大”人性化的待遇背后,隐藏着日军对生命残忍的算计。本文将结合解密档案和战犯供词,揭开日军虚伪“优待”背后的恐怖真相。

一 恶魔的实验活人订单

1938年,哈尔滨平方基地的日本731部队实验基地建成之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就给伪满洲国政府,下达一道极其机密的《特别移送文件》,规定所有被捕的抗日志士、间谍、地下工作者等,可以直接移送至哈尔滨特务机关或731部队。

之后,这一份文件在东北各地日军宪兵队和特务机关流转,形成一条为731细菌武器研究基地运输实验活人的死亡流水线。

在文件中规定的“特别移送”对象范围:没有家庭重要成员的苏联间谍、共产党和抗日分子。

又如1941年4月11日,关东军第二宪兵队发布第120号命令:

“对逮捕的苏联间谍,经审问后如认为没有利用价值,可送交哈尔滨731部队处理。”

看来,只要被“特殊移送”到实验室的犯人,官方记录上只会注明“移送后处理”或“特别移送”,但实质都成为了731部队实验室中的“马路大”、“maruta”(圆木)”——这是731部队日语对活体实验人体的称呼。

二 抽水马桶:洁净精准的细菌数据采集

在《731》电影剧情中,很多网友认为被关押的犯人能坐在抽水马桶现代化的享受,剧情有些假。

抗战时代中国厕所

很多网友都可以举例,在1930年代的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居民使用旱厕、粪桶或公共茅房。虽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也有了抽水马桶这一现代化设备,但在积贫积弱的中国,那也只属于极少数外国使馆、高级洋行、租界豪宅或教会医院才有的“奢侈品”。

即使在中国的大城市,如北平、上海等大城市,下水道系统也极不完善,抽水马桶仅限于租界区域(如上海公共租界、天津英法租界)部分街区,在当时中国的确是属于稀有物,属于少数富人享受。

731部队在资金上能配置抽水马桶

但我们要知道,731部队基地不是普通场所,乃是国家级生化武器实验室,不是普通的监狱或者集中营。由于日本军部大力支持石井四郎研发成本小、杀伤力大的细菌生化武器,1940年,731部队都获得了每年超过1000万日元的充足军费,还不包括特殊专项和研究军费,这些资金令731部队能对实验设施做“升级”。

因此,731部队的实验基地,本质是日本倾全国之力打造的,一个集科研、生产、实验于一体的军事绝密基地,而非普通的监狱或集中营。根据多方史料证实,该基地拥有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基础设施,里面有自来水系统、中央供暖系统、高压灭菌设备、X光机、显微镜室,以及专用铁路线、机场、发电站等。

因此,为其庞大的细菌武器研究的实验室,以及监狱提供完善的上下水系统,在技术和资金上对731部队来说是没问题的。根据多方资料证明,731实验基地的牢房里安装抽水马桶是标配,而非特例。

考古发现,731基地在牢房中配置抽水马桶

如1982年起,中国对哈尔滨平房区731遗址进行多次考古挖掘,发现大量陶瓷坐便残片、铸铁排水管、通风井结构。

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恶魔的饱食》中更详细记载:731 部队的“口字楼(总部)等建筑物全部都使用抽水马桶”,这在当时的军事设施中堪称“惊人”。

日本学者吉见义明收集到一份1938年的《731部队建筑设计图》,明确标注了“囚人用便所”“汚水処理装置”等字样。

抽水马桶存在,为了日军细菌武器研究的需要

日军为什么给这些准备做实验的犯人,配置最先进的抽水马桶呢?主要是通过抽水马桶的连接管道,可以防止疾病交叉传染,简单来说保证实验体的活人不在实验前感染细菌病死。

抽水马桶的存在,也方便731的研究人员收集排泄物,用于化验,检测实验体的健康状况,观察病原体在体内的代谢情况,保持实验“材料”的隔离和“质量”。

抽水马桶的存在,也能减少一般厕所的异味,避免囚牢区太多异味引起外界的注意。

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到,日军给准备做实验的活人匹配抽水马桶,乃是为了更好实验数据采集,应用在医学细菌研究,并不是人道主义的待遇。这也是日军为了细菌武器研究,冷酷又高效的实验“设计”。

三 实验耗材的‘完美培育’:731 部队的无菌牢笼

牢房给人感觉是阴暗和潮湿,但电影《731》中展现牢房却是颠覆三观,都是单间和瓷砖的配置,整洁干净环境,但这一切并不是艺术夸张,也是导演在影视中对历史的还原。

单间铺瓷砖牢房存在的可能性

根据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彦君的考证,这些囚室确实存在,并且文章中如此描写:

“每个牢房约3平方米,配备抽水马桶和洗手池,墙面贴有白色瓷砖。”(杨彦君.《731部队细菌战真相》)。

原731部队训练部长西俊英,在战后苏联的伯力审判中供认:

“牢房保持恒温恒湿,不是因为人道主义,而是为了保证实验样本的“质量”。这些被关押的人不再是人类,而是即将被用于各种残酷实验的“材料”。

202年,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新展出的《身上申告书》显示:

731部队林口162支部,曾经专门为一名“马路大”孕妇设置单间,目的是观察梅毒垂直传播对胎儿造成的影响。

可以看到,731实验基地单间瓷砖牢房的存在,也是为了日军展开细菌武器实验研究。

单间铺瓷砖牢房:清洗和消毒

因此,单间铺瓷砖牢房的存在,表面是人性化的设计,实质是为了清洗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在每一件牢房的门上,设有小型观察窗,看守可以全方位监视牢房犯人,防止犯人越狱。

在731实验基地的单间牢房,通风系统经过特殊设计,空气只能从走廊单向流入牢房,防止病原体外泄。这一种精密设计唯一的目,就是为了保证实验材料活人能够获得通风,不被外界空气感染或者闷死。

在日军细菌实验的角度来看,给犯人配置抽水马桶和带瓷砖的单间牢房,每日打扫卫生一尘不染,也是为了保持实验活人处在洁净的环境中。对731部队研究人员来说,当实验的活人处在相对无菌的状态中,能确保实验结果不受外界杂菌干扰,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简单来说,就是日军在做细菌感染实验时候,如果实验活人本身携带其他大量细菌,研究者就很难判断实验者的病情症状,是由研究目标的细菌引起,还是其他细菌的影响,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细菌武器的研发。

由此总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军731部队给犯人舒适和现代化的住宿配置,乃是为了做细菌武器研究,精心打造的“无菌笼子”,不是人道主义和人性化的福利。

四 营养配给的死亡密码:苹果、鸡蛋背后的实验数据

影片中,日军为关押的犯人,每天送苹果鸡蛋的“优待”镜头,与后续的活体解剖和残忍人体实验,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细节也绝非艺术夸张,也是导演对真实历史事件的还原。

实验活人的营养食物

根据《731部队内部资料集》(日本学者常石敬一整理)记载,当时731部队位于哈尔滨平房区的本部设有专门的“饲养区”(日语称“マラ飼育室”),给关押的实验活人每日配给有:

白米或面包 500克

鸡蛋1枚

牛奶200毫升

苹果或蔬菜少量

清洁饮用水

原队员田村良雄的证词:

“提供给‘maruta’(圆木,马路大,实验活人)的食物比日本士兵的还要好”

要知道,抗战年代都是物质匮乏,很多民众都是吃树根草皮忍饥挨饿过日子,这些食物标准绝对高于当时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但日军给做实验的犯人奢侈的食物供给,不是人道或者优厚的待遇,却是极为功利的实验目的。

苹果和鸡蛋等营养食物目的:方便细菌感染实验研究

731部队日军为什么给准备做实验的犯人苹果呢?因为苹果中所含的果酸,能够抑制实验者口中细菌的滋生,减少口腔细菌对实验的潜在干扰。

为什么给鸡蛋呢?因为鸡蛋富含蛋白质,对于维持实验者的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被关押犯人每天都能吃到苹果和鸡蛋,也是为了731部队日军细菌武器研究用途。在日军研究人员看来,在细菌实验中,实验的活人必需保持一定程度的身体健康,才能观察研究的鼠疫、霍乱、炭疽等细菌在“正常健康人体”内的作用过程和效果。

如果一个营养不良,健康状况不佳,或者处在疾病和饥饿状态的活人实验体,用在细菌武器实验研究上,研究人员很难判断病情症状是注入的研究目标细菌,或者其他原因引发的,从而造成细菌武器研究实验的数据失真,毫无科学价值可言。

营养食物:提高实验数据的精准性

因此,犹如屠宰场的屠夫先把栏子里的猪给养肥,然后再去宰割卖猪肉一样。日军为准备做实验的犯人提供充足的营养食物,也就是为了养好活人这些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活人的体温恒定、血压正常、代谢活跃等达到实验标准,从而提高细菌注射、活体解剖、冻伤测试等实验的成功率、产出的数据真实和可靠,更好研发细菌武器。

在美国解密的《桑德斯报告》指出,731部队设有专职营养师,根据不同实验类型,调整准备实验研究的受害者饮食:

冻伤实验组:每日供应高热量鸡蛋与牛奶,以延长肢体坏死时间,有利于观察冻伤发展阶段;

细菌感染组: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苹果,增强免疫力,延缓败血症死亡,确保细菌在体内充分繁殖;

活体解剖组:术前24小时禁食但供水,避免胃内容物干扰手术视野。

1991年,原731部队军医胡桃泽正邦在证词视频中承认:

“我们计算过,一名成年男性在营养充足时可维持72小时清醒状态,这对观察器官反应至关重要。”

所以,日军配给的营养食物,不是人道主义的优待,是为了能顺利进行细菌实验的“实验耗材”,更是为提高实验数据精准性。

五 虚假人道主义的陷阱:毒气实验前的最后苹果

如电影中日军编造“以健康换自由”的谎言一样,日军为活人实验者提供“优待”的待遇,拍摄虚假宣传片安抚实验者的情绪,关注实验者的心理健康……除了营造良好实验条件外,还有一个险恶目标,就是令实验者产生“善待”的错觉,降低被关押实验者的反抗意识,令他们更容易配合实验。

如日本作家森村诚一,在纪实作品《恶魔的饱食》中引用多名前731部队成员回忆:

“有个孩子每天吃一个苹果,我们都觉得他运气好。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他要参加下一轮毒气实验。”

在日军虚伪表象的营造下,当被关押的犯人——“马路大”被送到实验场所时候,才知道遭遇是比死亡更可怕的痛苦。

与德国纳粹党屠杀犹太人的奥斯维辛为直接目的不同,731 部队细菌武器实验基地的“人道待遇”,本质是为了获取精确的细菌感染数据,更为残忍和暴行!

结语

电影《731》对瓷砖单间牢房、苹果、鸡蛋、马桶的细节,不是对暴行的美化,更不是简单还原历史,却是对日军活体实验暴行的完整、系统性的解剖。它提醒我们,当科学脱离伦理约束,民族主义走向极端,人类将会展现可怕的恶魔面相!

我们铭记这一段日军侵华和中国民众受辱的历史,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苏联《伯力审判记录》(中文版),群众出版社,1950年

2 Sheldon H. Harris, Factories of Death, Routledge, 1994

3 森村诚一,《恶魔的饱食——日本侵华战争中的细菌战》,学苑出版社,2003年

4 吉林省档案馆编,《细菌战与毒气战档案史料》,中华书局,2015年

5 NHK特别纪录片《731部队的真实》(2017)

6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编制图面》(部分公开)

7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档案汇编》

来源:小爱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