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刚映1天遭下架呼吁,意图被扒后,网友怒怼:严查祖上三代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18:48 2

摘要:9月17日的哈尔滨,一场电影首映礼让全场人红了眼眶——省级领导、国家单位人员与姜武、王志文等老戏骨并肩而坐,荧幕上播放的《731》,正一点点揭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犯下的滔天罪行。没人能想到,这部耗时11年、删改剧本几百次的“历史证据片”,上映仅两天就遭

9月17日的哈尔滨,一场电影首映礼让全场人红了眼眶——省级领导、国家单位人员与姜武、王志文等老戏骨并肩而坐,荧幕上播放的《731》,正一点点揭开侵华日军731部队在哈尔滨犯下的滔天罪行。没人能想到,这部耗时11年、删改剧本几百次的“历史证据片”,上映仅两天就遭遇诡异攻击:有人吐槽“尺度太大不适合儿童”,有人造谣“实验室场景太假”,更有大批日本IP账号疯狂刷屏“抵制全网下架”。这些刺耳的声音背后,藏着比电影画面更让人脊背发凉的真相。

为了拍好《731》,导演和团队几乎赌上了所有。他们翻遍国内外档案馆,搜集到的史料能堆满半间工作室;为了还原受难者承受的痛苦,团队硬着头皮看完424小时的历史录像,每一个镜头都对应着真实的血泪——从“四方楼”基地的布局,到“监狱”里关押百姓的铁栏,甚至连实验用的器皿,都是按当年731部队的遗物一比一复刻。姜武、王志文等老戏骨更是放下“明星架子”,演活了普通老百姓被抓进实验室后的绝望:冻伤实验里冻到发黑的手指,毒气室里撕心裂肺的哭喊,活体解剖时无力的挣扎……首映礼上,导演站在台上哽咽着说:“我拍的不是电影,是替那些没能开口的受害者,留住历史的证据。”

可就是这样一部带着敬畏心拍摄的作品,刚上映就被一些人泼了冷水。有记者在影院门口拦住首批观众,没想到竟听到“尺度太大太血腥”“情节太虚假”的评价。更荒唐的是,有人盯着电影里干净的实验室镜头挑刺:“哪有这么整洁的犯罪现场,一看就是编的!”这话瞬间激怒了网友——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731部队为了掩盖罪行,每次实验后都会把实验室打扫得一尘不染,光脚踩在地板上都不会沾灰,导演团队正是还原了这一残酷细节,却被别有用心的人当成“抹黑的理由”。

面对“不适合儿童观看”的论调,网友的回怼更是一针见血:“当年731部队可没饶过儿童!那些被当成‘实验材料’的孩子,连哭的机会都没有,电影里的画面,连他们承受痛苦的十万分之一都不到!”是啊,当历史上的受难者连活着的权利都被剥夺时,现在有人却以“尺度大”为由拒绝面对,这何尝不是对先烈的背叛?更让人愤怒的是,网络上突然冒出来一批IP地址显示为日本的账号,他们疯狂转发“抵制《731》”“要求全网下架”的言论,试图用这种方式掩盖当年的罪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怕的不是“血腥画面”,而是怕更多人通过这部电影,记住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很少有人知道,《731》能顺利上映,背后藏着多少艰难。11年前导演刚筹备时,就遇到过经费不足的困境;拍摄期间,不仅取景屡屡受阻,还接到过匿名的威胁电话,陌生人的干扰更是家常便饭。可即便如此,团队没放弃过——他们知道,这部电影不是“文艺作品”,而是给历史的“答卷”,是给受难者的“交代”。就像网友说的:“那些诋毁电影的人,要么是对历史无知,要么是别有用心。真要查,先查查他们祖上三代,看看有没有忘记祖宗的人!”

如今,《731》的票房或许不算“爆款”,但它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电影。它让我们看清:有些历史,哪怕过去再久,也不能被模糊;有些罪行,哪怕有人拼命掩盖,也终究会被钉在耻辱柱上。那些骂“尺度大”的人,或许永远不懂:我们不是喜欢看血腥画面,而是不敢忘记先辈们曾经历的苦难;我们坚持让这部电影上映,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提醒每一个人——勿忘国耻,才能不让历史重演。

那些日本IP账号的叫嚣,那些刻意的诋毁,终究挡不住真相的脚步。因为《731》从来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它是用史料堆起来的“纪念碑”,是替无数受难者发出的“声音”。只要还有人记得这部电影,只要还有人愿意面对历史,那些试图掩盖罪行的人,就永远不可能得逞。

来源:小飞侠来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