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731》上映3天票房破10亿,影院里观众红着眼眶久久不愿离场时,这部电影承载的早已不只是一部作品的重量——它是对哈尔滨平房区地下无数同胞骸骨的告慰,是对那段被日本军国主义刻意掩盖的黑暗历史的打捞,更是对“遗忘等于二次屠杀”的坚定反驳。
当《731》上映3天票房破10亿,影院里观众红着眼眶久久不愿离场时,这部电影承载的早已不只是一部作品的重量——它是对哈尔滨平房区地下无数同胞骸骨的告慰,是对那段被日本军国主义刻意掩盖的黑暗历史的打捞,更是对“遗忘等于二次屠杀”的坚定反驳。
影片用平实却刺骨的镜头,将731部队的罪行摊在阳光下,而这背后,是比电影更惨烈的历史真相,是日本政府至今仍未正视的血债,谢罪,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其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731部队的罪行,从来不是“医学实验”的谎言,而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反人类屠杀。
电影中,东北农民王永章被当作“马路大”(可随意切割的圆木),目睹活剖心脏的暴行、焚尸炉里的残躯;而史料记载的真相,比银幕更令人窒息——为获取冻伤数据,他们将同胞绑在零下20℃的室外浇冷水,敲碎冻成冰块的肢体,连孩童都不放过;为测人体含水量,他们将人活活蒸干,得出“78%含水量”的冰冷数据;活体解剖不打麻药,看着器官在刀尖下衰竭,只为记录病毒对人体的侵蚀。
这些“成果”后来成了日本战后医疗发展的“垫脚石”,却绝口不提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是一条有家庭、有牵挂的生命。
这里没有“科研者”,只有刽子手;没有“实验品”,只有被剥夺尊严的中国人。
731部队的存在,是日本军国主义“以战养战”“种族优越论”的极端体现,是侵华战争中最黑暗的一页,其本质是对中国人民的集体施暴,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彻底践踏。
更令人愤怒的是,战后数十年,日本政府始终在回避这段历史,甚至参与“历史修正”的谎言。
石井四郎的后人质问“挨打的人都忘了,打人的人为何要记”,暴露的是对罪行的漠视;日本政府声称“找不到731实验资料”,却被本国议员山添拓揭穿是“欺骗民众”——他在国会上两次质问政府,还将收集到的实验档案无偿赠予中国。
一边是有识之士的清醒,一边是政府的刻意回避:他们不愿承认731部队受军部直接指挥,不愿提及天皇对侵略战争的责任,更不愿向受害者及其后代道歉赔偿。
这种“选择性遗忘”,不是简单的历史认知问题,而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是对军国主义余毒的纵容。
须知,当年731部队的罪行,是日本国家机器运作下的产物,政府作为战争责任的承担者,正视历史、公开谢罪,是对历史正义的基本尊重,更是对无数亡魂的最低告慰。
有人说“和平年代没必要揪着过去不放”,可哈尔滨平房区的土壤里,还埋着未被完全发掘的同胞遗骨;731罪证陈列馆里,那些生锈的解剖刀、泛黄的实验记录,还在无声诉说着苦难。
忘记这段历史,就是对王永章们的背叛;日本政府不谢罪,就是在默许“侵略有理”的谎言死灰复燃。日本政府不谢罪,这笔账中国人民必须血债血偿。
《731》电影的意义,不仅是让观众“哭着走出影院”,更是让我们看清:铭记历史从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阻止悲剧重演;而日本政府的谢罪,也不是“屈服”,而是作为文明国家对自身错误的纠正,是对人类和平秩序的维护。
如今,山添拓这样的日本有识之士在为真相发声,中国观众在影院里为历史落泪,这一切都在证明:真相不会被永远掩盖。
但只要日本政府一天不正式谢罪,不向受害者赔偿,不彻底清除军国主义余毒,这段历史就永远是悬在人类文明头顶的警钟。
731的亡魂在等待一个道歉,中国人民在等待一个交代,历史的正义,容不得拖延,更容不得逃避。日本政府,该醒醒了——谢罪,是你们唯一能向历史、向受害者、向人类文明交出的答卷。
日本侵华史是中国人的屈辱,更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的耻辱,其战争行为已不为人之所为,禽兽不如。
来源:耶耶历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