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刚摘得威尼斯影后桂冠的女演员,还没享受到四处传来的祝贺声,反倒被一路追问背景、质疑评审的公正性。
这位刚摘得威尼斯影后桂冠的女演员,还没享受到四处传来的祝贺声,反倒被一路追问背景、质疑评审的公正性。
这事儿无论放谁身上都觉得难以理解,可偏偏碰到辛芷蕾了。
她靠《日挂中天》赢得了国际评委的认可,打破了华语女演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几十年来的尴尬局面。
有人评论她“踩准了文艺片的口味走捷径”,还一直抓着她“中戏进修半年却被标为本科生”的事不放。
明明是中国影坛的辉煌时刻,怎么反倒变成了她的“舆论风暴”呢?
究竟背后隐藏着哪些争议点呢?
获奖后的“风波”
这个奖项是为中国的辛芷蕾颁发的最佳女演员!
2025年9月,在主持人一声宣布后,辛芷蕾轻快地走到台前。
她满脸笑意,面对在场的各国同行精英,举起了那座代表“威尼斯影后”荣誉的奖杯!
这不仅是对她在《日掛中天》中表现的夸奖,也是对她整个演员生涯的认可。
消息一到国内,立马在中文网络上炸开了锅。
从1992年起,华语女星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荣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这事儿就已经被不少人记住了。
在国内,再没有哪个女演员能像她一样获得如此国际影坛的认可。
时隔数十年,咱们中国的女演员辛芷蕾又一次站在了“影后”的宝座上。
这毫无疑问,代表着咱们中国演员,甚至整个中国电影圈在国际舞台上的飞跃和提升!
虽然大家都挺开心,但还是有一些不太和谐的声音跑出来了。
有人持不屑态度,觉得辛芷蕾的成就没那么了不起。
他们觉得辛芷蕾的成就,也就是靠着抓住了威尼斯电影节喜欢“文艺片”的偏好罢了。
正是凭着迎合审美的策略,让她顺利走上了影后的位置。
再说嘛,也有人开始怀疑这次评委的公平公正了。
有些网友注意到,来自中国的演员赵涛也在那份评委名单里头。
她最拿手的,正是那些文艺片领域的作品。
赵涛一露面,就让不少网友开始怀疑奖项评比的公平性。
除了电影圈的事儿,某些网友还把目标对准了辛芷蕾的学历背景。
很快就有人查出了她的学习经历,质疑她根本不是“中戏本科”,只是参加了半年的进修而已。
不过,她的个人资料里一直标明自己是“中戏毕业生”。
于是就有不少网友觉得她是不是“学历造假”的问题。
随着“辛芷蕾获奖”事件逐渐发酵,关于她的质疑也在迅速扩散开来。
原本充满祝福的评论区,慢慢变成了反对者和粉丝之间争吵不断的“战场”。
看到舆论越发偏离控,也有些重量级的官媒终于忍不住发声了。
《人民日报》的一次采访,彻底揭示了关于“辛芷蕾争议”的谜底,算是给这事儿画上了句号。
回顾来时路
9月17日,《人民日报》“在场”节目的团队,专门和辛芷蕾进行了独家访谈。
这不光是官方对她成就的定调儿,更是她借人民日报这个平台,回顾自己走过的路。
在这段一分半的短片里,她提到得最多的,还是那个“争议”这个词。
曾经被人嘲笑“耍大牌”,如今又成了大家热议的“走捷径”话题。
辛芷蕾也都逐个进行了回复。
真情到浓时,她直接说,在威尼斯领奖台上,这些曾经的点点滴滴还在脑海里“跃动”着。
这些争议,既是她出发的路途,也是她迈向成功的台阶。
曾经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辛芷蕾曾半是直言,半是开玩笑地说:
我其实算不上专业的“职业演员”。
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她对自己有着非常明确的了解。
在成为演员之前,辛芷蕾可以说完全没有任何演艺方面的准备。
她在哈尔滨念的也是跟表演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服装设计”。
一次在电视台打工的意外经历,让她赢得了甄子丹团队的认可。
公司安排她去中戏培训了半年,刚开始还不太熟练,但她就这样磕磕碰碰地迈出了自己的演员生涯。
从《画皮》到《繁花》,从“安陆”到“海棠朵朵”这一串跨度,真是一路走来,变化不少啊。
辛芷蕾靠着一个接一个的角色,不断积累着自己的演技经验和素材库。
她这段经历,就像是一种“特别的天才”一样。
虽然没做过类似的岗位,但学习起来速度飞快。
没多久,辛芷蕾的身影就频繁亮相在各种颁奖晚会和热门佳作榜单上。
出席、提名、拿奖……
她优秀的作品和受到广泛赞赏的表演,成了她赢得荣誉的利器。
也许在她心里,这条平稳有序、一步步向上的路还得继续走下去。
直到一部文艺片的邀请,把她彻底送上了事业的顶峰。
成绩,不过是磨砺后的回报。
到了2024年,蔡尚君导演带着《日掛中天》主动去联系辛芷蕾。
刚开始,导演还不太确定她会不会答应这个邀请。
讲真,无论是商业潜力还是观众基础,文艺片都比不上动作片、古装偶像这些商业片。
这部片子从一开场,就注定只讨“小圈子”的喜欢,大家也就尽情享受这份小众的快感了。
因此,很多一线明星对拍这个都没啥兴趣。
令蔡尚君没想到的是,辛芷蕾刚翻了几页剧本,就立马答应了这个邀请!
剧里的女主角美云,给这位女演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何况,她也不是没有拍过一些文艺片。
在她演艺生涯的起步阶段,一部《长江图》更是帮她打开了柏林电影节的大门。
说实话,辛芷蕾一接到邀请,就得迎接文艺片带来的不少压力,真是挑战不小。
不少场景和镜头的安排,得用心展现演员丰富的表情细节,真是费劲儿。
这让辛芷蕾不得不面对眼前这个大得吓人的镜头,一边背台词,一边还要尽可能完美地展现出细腻的微表情!
同时,紧张繁忙的拍摄现场和糟糕的环境,也在不断挑战着辛芷蕾的职业操守。
因为拍摄正值广东的炎夏,闷热又湿润的天气让她的状态受到不少影响。
偶尔来了场狂风暴雨,真是给拍摄工作添了不少麻烦。
据当时的工作人员说,辛芷蕾简直“拼尽了全身的力气”。
吃饭、休息、场内外,全都是她在背台本、商量剧情的身影。
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情节,都是她亲自亲操刀,目的就是为了在镜头前展现最完美的效果。
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她不怕辛苦,拼尽全力,这其中其实也体现了她对演员这个职业的由衷敬重。
这么多的努力和付出,也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终于见到了成果。
也许,对于辛芷蕾来说,拿到奖杯的那份幸福感,不及那些闷热午后,导演一句“卡”字带来的畅快感。
毕竟,这部凝聚了全部心血和努力的作品,一座“威尼斯影后”的奖项,也算是为《日掛中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至于那些因此而引起的争论,辛芷蕾大概也不会太放在心上。
或许正像她面对“人民日报”专访时,自己所总结的那样:
要是那真的是你心底深处的梦想,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可别随随便便就说放弃。
她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就放弃自己想拍的电影。
她也不会因为讨论而动摇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结语
一个在哈尔滨学习服装设计的普通学生,最终却赢得了威尼斯奖项的“国际影后”;
辛芷蕾的每一个脚步都踏得稳妥又坚持。
她没有因为“非专业”而感到自卑,也没有因为争议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反而把那些质疑变成了攀登的阶梯。
现在威尼斯影后的奖杯,都是她用努力和汗水换来的荣耀。
她淡然应对争议,全凭对演员这份职业的尊重和敬意。
这份坚持梦想的韧性,早就比那些奖项还要更令人动容。
将来,她可能还会碰到一些新的难题。
但咱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个勇敢拼搏、敢于表现的辛芷蕾,一定会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不断闪耀。
来源:字母雨娱乐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