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座曾承载世界科幻大会荣光的建筑,再次成为全球华语科幻人的焦点 ——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在此盛大启幕,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同步揭晓。从清晨的思想碰撞到夜晚的荣誉加冕,一场融合文学深度、产业活力与青春创意的科幻狂欢,为中国科幻产业黄金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9月20日
金秋的阳光
为成都科幻馆镀上一层
梦幻光晕
这座曾承载世界科幻大会荣光的建筑,再次成为全球华语科幻人的焦点 ——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在此盛大启幕,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同步揭晓。从清晨的思想碰撞到夜晚的荣誉加冕,一场融合文学深度、产业活力与青春创意的科幻狂欢,为中国科幻产业黄金时代写下生动注脚。
嘉年华启幕:
思想碰撞点燃科幻热情
上午9时,成都科幻馆三层太阳厅内座无虚席,2025科幻星云嘉年华开幕式正式拉开帷幕。“纪念中国科幻电影100周年”活动成为首场重磅亮点。
厦门大学教授、电影理论家黄鸣奋以《百年征程星辰大海,科学幻想辉耀未来》为题,梳理中国科幻电影从《霹雳贝贝》《珊瑚岛上的死光》到《流浪地球》《三体》的发展脉络,指出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已形成“以集体英雄主义与东方救赎观为核心的本土科幻美学”。
火山引擎方舟解决方案负责人冯书云、成都悟空文化传媒总经理郑航、CF虹游戏制作人王林分别围绕AI赋能科幻创作、影游IP改编、FPS游戏与科幻的融合展开演讲,用技术案例与实践经验,勾勒科幻产业未来图景。
两场圆桌论坛更集结行业大咖——程婧波主持的“引擎·图景·新纪元:中国科幻影游改编的工业化跃迁”论坛,探讨“人机协同”未来趋势;穆之飞主持的“画布·荧幕·新未来:中国科幻美术与电影的百年交响”论坛,以《中国科幻美术编年史》为线索,解读水墨粒子、榫卯太空站等东方科幻美学符号的国际影响力。
随后的2025华语科幻星云论坛上,甘伟康、董恺瀚等科幻产业人士,通过4场专题对话,为科幻产业链协同发展搭建桥梁。论坛期间还举办多场科幻产业合作签约仪式,包括成都悟空传媒公司合作、《大国重器科幻小说丛书》出版合作、成都市科幻协会合作等,推动优质科幻资源落地转化;同时,5场由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与各出版社合作的新书发表会举办,第十三至十五届星云奖获奖作品集、《超新星宇宙-华语科幻星云奖新星奖获得者选集》《中国科幻经典文库(第一辑青少年科幻)》等科幻新书集中发布,为科幻读者带来最新阅读选择。
此外,嘉年华全天设置多重互动体验:13位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作家在三层书吧开展签售,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与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开启“科幻・文学大咖对谈”,两场户外水秀表演以光影演绎科幻魅力,“科幻共同体・星云大合影”更邀请所有参会者定格珍贵瞬间,让科幻热情在交流中持续升温。
颁奖典礼:
群星闪耀见证荣誉时刻
当日17时,雨果厅华灯璀璨,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启。
最受瞩目的年度长篇小说金奖由科幻更新代代表作家杨晚晴凭借《金桃》夺得,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作为颁奖嘉宾,宣读颁奖词盛赞这部作品:“丝路风情与超越时空的科技交织,悠扬的驼铃与复古的机械共鸣……杨晚晴将复杂的技术设定、权力斗争与人物命运熔于一炉,用科幻触摸中国与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在其他主奖评选中,资深科幻作家潘海天以《啊,火星》获年度中篇小说金奖,张冉凭《止水》摘得年度短篇小说金奖,肖汉、王丁丁分获非虚构作品、翻译作品金奖,碳基处理器获年度新星金奖,展现华语科幻中坚力量与新生力量的共同成长。值得一提的是,曾一度“封笔”的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在典礼上宣布重返创作领域,为科幻文坛注入新活力。
美术奖的重启成为本届典礼一大亮点。在雨果奖得主、著名科幻艺术家赵恩哲推动下,本次美术奖吸引全球449幅作品投稿,最终11幅作品分获2D组、3D模型组与动画短片组金银奖,彰显科幻视觉艺术的蓬勃生命力。青少年科幻征文大赛同样成果丰硕:中学组2096名选手参赛,最终在55篇优秀作品中诞生金奖1名、银奖3名;大学组收到50余所高校130余篇投稿,14部佳作围绕“数字永生”等主题展开深度思考,展现青少年科幻创作的想象力与社会关怀。
此外,本届星云奖首次设立“科幻游戏奖”,腾讯游戏天美工作室群开发的《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凭借其鲜明的科幻背景和创新设计荣获“年度FPS科幻手游品牌奖”。
作为华语科幻界
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奖项之一
华语科幻星云奖走过十六载历程
不仅持续推动科幻文学创作
更日益成为连接
文学、美术、影视、游戏等
多维产业的桥梁
正如刘慈欣在致辞中所说
“星云奖为中国科幻铺就走向未来之路”
而成都作为中国科幻的重要地标
正以坚实的政策支持
活跃的创作氛围
和先进的产业布局
助推华语科幻
真正步入黄金时代
来源: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