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以为731只是“细菌部队”四个字,其实翻开档案,细节比任何恐怖片都冷:零下三十度,把人的手臂插进冰水,冻到梆硬,再用木棍敲,听声音判断组织坏死程度;把活人关进高压舱,眼珠子直接蹦出来;还有“母爱实验”,把母子关进升温的铁皮房,看母亲会不会把孩子垫在脚下。
“十年拍一部电影,结果首映那天,导演在台下攥着纸巾,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不是煽情,是哈尔滨首映现场的真实画面。
赵林山把十年光阴押在一部《731》上,押在一段很多人连听都不愿意听的历史上。
很多人以为731只是“细菌部队”四个字,其实翻开档案,细节比任何恐怖片都冷:零下三十度,把人的手臂插进冰水,冻到梆硬,再用木棍敲,听声音判断组织坏死程度;把活人关进高压舱,眼珠子直接蹦出来;还有“母爱实验”,把母子关进升温的铁皮房,看母亲会不会把孩子垫在脚下。
这些不是传说,是1945年美军缴获的日文原始记录,现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编号M1685,一共329卷,每卷100页,赵林山一页一页啃完。
更难受的是,当年做实验的日本人,战后几乎全身而退。
美军用数据换免罪,石井四郎们把报告一交,回家养老。
东京审判只字未提731,哈尔滨平房区的废墟上,老百姓继续种地,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赵林山第一次去平房,是2013年冬天,零下二十度,陈列馆还没扩建,门口就一块旧木牌。
他看见一个老太太蹲在雪地里烧纸,一问才知道,她父亲当年被抓进去,再没出来,连块骨头都没留下。
那天导演在雪地里站了半小时,鞋冻住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得拍,得让下一辈人看见。
于是就有了十年“自虐”:为了找一块当年实验用的同款砖,跑遍东北老窑厂;为了还原冻伤实验室的温度,真把摄影棚降到零下四十度,演员姜武拍完那场戏,手抖了三天;为了对口音,把八十多岁的原部队翻译请到北京,一句一句录。
最崩溃的是2018年,投资方撤资,理由是“太沉重,不赚钱”。
赵林山把房子抵押了,继续拍。
现在电影上映,预售1.38亿,很多人以为是“主旋律红利”,其实买票的大多是90后、00后。
哈尔滨首映那天,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看完没走,站在海报前鞠了三个躬,说:“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细菌战’三个字,今天终于知道那三个字背后是什么。”
电影之外,也有好消息。
哈尔滨最近又公布了一批新档案,包括731少年班的名单,最小的才14岁。
陈列馆边上,新的罪证馆正在盖,预计2025年开放,地下一层直接连通当年的地下实验室,观众可以走到真正的“四方楼”遗址里。
有人问赵林山:“十年拍一部赔本电影,值吗?”他答得简单:“如果不拍,再过十年,可能真的没人记得了。”
所以,别只把《731》当电影看,它更像一张迟到了八十年的寻人启事,找的是那些被抹去名字的人。
看完电影,如果路过哈尔滨,去平房区看看,新馆免费,周一闭馆。
记得带包纸巾,别问为什么,到了就知道。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