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银幕揭历史之痛,10亿票房见证民族记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1 09:01 2

摘要:电影院里抽泣声此起彼伏,灯光亮起后无人离座,观众脸上凝固着悲愤与沉思——这是《731》放映结束后的常见场景。

电影院里抽泣声此起彼伏,灯光亮起后无人离座,观众脸上凝固着悲愤与沉思——这是《731》放映结束后的常见场景。

“别回头向前走,出口有光,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别忘来时路,有民族苦难,有国仇家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出口处的警示铭文,道出了这部电影的核心意义。

截至2025年9月20日,电影《731》上映3天票房突破10亿,观影人次超过1100万,创下中国影史单日场次冠军等多项纪录。

01 历史血证,银幕再现震撼观众

《731》以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为背景,讲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细菌战研究,以“配合健康检查与防疫研究即可换取自由”的虚伪承诺,欺骗抓捕中国平民进行活体实验的悲惨故事。

影片通过小贩王永章(姜武饰)等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受害者被进行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折磨的场景。观众看到的是血肉之躯被置于-30℃的严寒中肢体坏死,或被绑在实验台上活体解剖的震撼画面。

02 票房爆棚,场次纪录打破历史

《731》上映首日即斩获3.454亿元票房,进入中国影史首映日票房榜前20名。首日排片25.6万场,打破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冠军、内地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等10项纪录。

截至9月19日,影片票房已突破5亿,首日观影人次达914万。随后三天内,票房强势突破10亿大关,显示出公众对这段历史的高度关注。

03 口碑分化,艺术历史平衡难题

影片口碑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观众认为影片带来极强的视觉与心灵冲击,让他们对731部队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有观众批评影片叙事结构混乱,剧情逻辑薄弱。导演赵林山自己也坦言,平衡电影中血腥画面的占比是创作的难点。有影评人认为影片在CULT和主旋律之间左右为难。

04 细节还原,历史顾问保驾护航

影片摄制团队参考了大量真实史料,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电影历史顾问是金成民馆长,他收集731部队罪证已有36年。

金成民馆长指出:“真实的历史远比电影展现得还要残酷。”731部队的罪行在战时处于绝密,战后被极力掩盖,许多史实至今仍未完全披露。

影片中多个场景和细节都有史料支撑,如日军将中国人称为“马路大”(意为“可以随意切割的圆木”),以及各种人体实验方法。

05 表演震撼,演员付出真心血

姜武为饰演王永章这一角色专门减重15斤,力求符合被诱骗小贩的形象。王志文饰演日本军医,拍摄解剖戏份后因入戏太深蜷缩痛哭。

孙茜饰演怀胎十月的孕妇医生,在监狱中既担心孩子安危,又承担起救治其他平民的责任,最后的剖腹戏成为演技爆发的片段。

06 全球上映,历史真相世界回响

《731》于9月18日在全球多地上映,9月19日在美国、加拿大上映。影片选择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上映,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尽管遭遇了一些阻力,包括最初计划7月31日上映因舆论压力推迟,但电影最终顺利全球公映,让更多国际观众了解到这段历史真相。

影院灯光渐亮,无人

。票根上印着“9:18”的特殊场次标记,那是进入历史深渊的入口。

走出影院,一位观众哽咽道:“这不是一场电影,而是一堂历史课。”真实的哈尔滨平房区,那座占地1.5万平方米的“四方楼”遗址依然矗立,内部藏着细菌培养室、冻伤测试间、焚尸炉,每个角落都沾着血泪。

观众们最终会回归日常生活,但《731》带来的历史震颤将在心中长存。

来源:手风琴大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