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导演泪洒首映现场,口碑两极分化,央视26字神评一锤定音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23:05 2

摘要:这部历经十年筹备、凝聚无数人心血的作品,自筹备之初就备受关注,终于在万众瞩目中上映,首波口碑也随之出炉,瞬间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在电影的光影世界里,有些影片承载的重量远超娱乐本身,《731》便是如此。

这部历经十年筹备、凝聚无数人心血的作品,自筹备之初就备受关注,终于在万众瞩目中上映,首波口碑也随之出炉,瞬间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

9月17日,《731》在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式,这座与那段惨痛历史紧密相连的城市,迎来了这部意义非凡的电影。

当“731”三个字在大银幕上亮起,现场气氛凝重而肃穆。

导演赵林山在发言时,情绪激动,泪水夺眶而出,泣不成声。

他哽咽着说,这个首映礼必须在哈尔滨举行,这是对那些逝去的人一种告慰 ,无论如何,自己都对得起他们。

他的泪水,饱含着对这段历史的敬畏,对拍摄过程艰辛的感慨,更有对还原历史真相这份责任的坚守。

为了这部电影,他带领主创团队耗时多年走访、搜集史料,甚至花了6年时间跨国取证,修改的剧本不计其数。

个中艰难,或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随着影片的上映,首波口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好评与差评交织。

好评者大多被影片题材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认为它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以极具冲击力的镜头语言,让那段被尘封的黑暗历史重见天日。

有人评价:“看完之后,心里的愤怒直冲顶峰!那些真相铁证如山,竟然还有人想要歪曲想要否认!如今,我们已经站起来强起来了,所有国人都绝不会答应,一定会将真相捍卫到底!”

影片对731部队罪行的揭露,让观众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暴行,唤起了大家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和平的珍视。

然而,差评的声音也不容忽视。

一些观众指出影片存在主线缺失、剧情散漫的问题,全片像“流水账”一样,没有清晰的戏剧冲突,导致结尾的升华显得有些突兀,难以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

还有人说“是不是因为删减太多了,所以不好看。”

有人质疑现在是靠爱国情绪舆论营销。

还有人吐槽场景质感失真,妆造过于干净,AI特效突兀,削弱了历史的真实感,让影片看起来不像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战争。

比如有观众评论:“极度平庸的片子。看的9点18分第一场,看到半小时,就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了。导演的拍摄手法相当稚嫩,全片没有主线,没有戏剧冲突,乱七八糟 。”

就在大家对影片议论纷纷之时,央视网站出来给出了26个字的评语:“侵略者曾企图掩盖真相,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泯灭 。”

这简短而有力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也为这场讨论定下了基调。

它不仅仅是对《731》这部电影的认可,更是对所有铭记历史、捍卫真相之人的坚定支持 。

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本侵略者妄图掩盖731部队犯下的滔天罪行,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真相的追寻。

这部电影,就是我们揭露历史的有力武器。

《731》的出现,无论口碑如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它让更多人关注到那段黑暗的历史,让731部队的罪行再次被世人审视。

它是一声警钟,提醒着我们,历史不能被遗忘,和平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也许影片在艺术表现上存在不足,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走进影院,去感受、去铭记 。

来源:四月爱吃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