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籍演员演 731:是历史正视还是情感考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19:21 2

摘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镌刻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墙上的箴言,在 9 月 18 日电影《731》上映时有了新的注解。这部耗时 11 年拍摄的影片,真实还原了 1945 年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细菌战实验的暴行:小贩王永章被诱骗进 “特设监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镌刻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墙上的箴言,在 9 月 18 日电影《731》上映时有了新的注解。这部耗时 11 年拍摄的影片,真实还原了 1945 年日军在哈尔滨平房区进行细菌战实验的暴行:小贩王永章被诱骗进 “特设监狱”,在冻伤实验中失去手指,最终沦为活体解剖的牺牲品。主创团队翻阅百万字史料,请来历史顾问全程把关,更做出大胆决定: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籍演员出演。导演赵林山的理由朴素却坚定:“不愿让中国人扮演日本人”。当银幕上的暴行由日本演员演绎,这究竟是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对情感的挑战?

一、语言背后的历史重量

东京演员佐藤健一为演好 731 部队军医,提前三个月泡在语言学校。“不能让观众听出‘违和感’,日语的命令语气、冷笑时的尾音都有讲究。” 他对着史料录像反复模仿,连审讯时敲桌子的节奏都练了上百遍。在拍摄冻伤实验戏时,他主动要求重拍 17 次,只为呈现那种 “麻木中带着残忍” 的眼神 —— 这种对细节的较真,恰是导演坚持用日籍演员的原因:“语言里藏着文化密码,中国人演日本人容易变成‘脸谱化愤怒’。”

历史顾问金成民最清楚这种 “密码” 的重要性。他曾发现某剧本把日军军官的台词写得像抗日神剧,当即要求修改:“真实的暴行往往包裹在‘防疫研究’‘科学实验’的伪装下,这种虚伪的客气比咆哮更可怕。” 日籍演员带来的不仅是口音准确,更是对这种语言逻辑的天然理解。就像研究古文字需要破译甲骨文,还原历史也得抓住这些 “语言活化石”,否则就可能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拍摄现场有个让人揪心的细节:演 “活体实验” 戏时,日籍演员集体向道具尸体鞠躬。佐藤解释:“这不是对角色的尊重,而是对历史受害者的忏悔。” 这种职业性的敬畏,让剧组工作人员明白:选对演员,历史就不会变成轻飘飘的戏说。

二、共情与反思的桥梁

大阪女演员松岛菜菜子差点拒绝出演护士长角色。“看到剧本里给婴儿注射细菌的情节,我三天没睡好。” 但走访 731 遗址后,她改变了主意 —— 罪证陈列馆里泛黄的婴儿鞋,让她决心 “用表演传递反战的力量”。拍摄期间,她随身携带受害者名单,休息时就对着名单默念:“对不起,但请让我把真相演出来。”

这种自我挣扎反而让角色更立体。历史顾问金成民点赞某场戏:松岛饰演的护士长给囚犯递水时,手指不自觉颤抖了 0.5 秒。“这就是人性的裂缝,不是所有侵略者都是天生恶魔,这种复杂性更值得反思。” 影片首映后,有观众留言:“看到日本演员演暴行时的犹豫,突然明白仇恨不该代代相传。”

剧组特意安排日籍演员与受害者后代见面。当 89 岁的王永章之子王建国握住佐藤的手时,全场寂静。“我恨过,但看到你们认真对待历史,我愿意放下。” 这种跨越国界的对话,让演员们更清楚:他们演的不只是角色,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就像艺术如镜,照见过去也照见当下,日籍演员的演绎让历史反思有了更真实的载体

三、争议中的历史教育

网络上的讨论从未停止。有人质疑:“让日本人演自己的暴行,会不会轻描淡写?” 但哈尔滨观众李娜的感受不同:“当银幕上的日军说着流利日语下达屠杀命令,那种真实感比任何说教都震撼。” 她带 14 岁儿子看完电影后,孩子主动要求去 731 遗址参观 —— 这正是导演想要的效果:“历史教育不该是强迫灌输,而要让人主动靠近。”

这种 “震撼教育” 需要勇气。剧组曾收到威胁邮件,骂他们 “给日本人递话筒”,但道具师老张的话很实在:“我们连实验器材都按史料 1:1 还原,演员选对了才能让这些道具‘活’起来。” 就像 “良药苦口利于病”,有些历史真相确实刺耳,但只有正视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影片结尾有个耐人寻味的镜头:日军撤退时销毁证据,一位日籍演员饰演的研究员偷偷藏起实验记录。这个虚构细节源自真实事件 —— 确有少数良知未泯者留下罪证。导演说:“这不是为洗白,而是告诉观众:即使在黑暗中,人性之光也从未熄灭。”

散场时,佐藤健一看到有观众对着银幕上的日本战犯吐口水,他没有回避:“这说明我们演得够真实,也说明历史伤口需要更多时间愈合。” 但更多人在留言本上写下类似的话:“感谢这些演员,让我们记住伤痛,更记住和平。”

其实历史从来不是单行道。当日本演员在哈尔滨的寒夜里重现暴行,当中国观众在影院里为角色的挣扎叹息,这种跨越国界的艺术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就像 731 遗址前的和平鸽雕塑,由中日两国艺术家共同创作 ——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暴行永远成为过去

当银幕暗下,那些由日籍演员诠释的角色,能否让更多人明白和平的珍贵?答案或许就藏在走出影院的观众眼中:那里有泪光,更有对未来的期许。毕竟,能治愈历史创伤的,从来不是遗忘,而是勇敢面对的勇气

来源:每日几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