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电影|《731》通过大银幕,让影院成为“无声的法庭”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20:49 1

摘要:一位哈尔滨本地观众在映后采访中提到,影片没有刻意回避历史的残酷,镜头下受害者的遭遇让全场多次陷入沉默,“那种压抑感不是刻意煽情,而是真实历史带来的重量”。

筹备近十年的历史题材电影《731》在哈尔滨、长春同步开启首映礼,这部聚焦特殊历史事件的作品,尚未正式公映便已牵动无数观众神经。

不少观众用“灵魂震颤”形容观影感受,认为影片突破了以往同类题材的表达边界。

一位哈尔滨本地观众在映后采访中提到,影片没有刻意回避历史的残酷,镜头下受害者的遭遇让全场多次陷入沉默,“那种压抑感不是刻意煽情,而是真实历史带来的重量”。

值得关注的是,影片在细节还原上备受认可——从实验场景的陈设、人物的服装质感,到演员对角色恐惧与绝望的诠释,都让观众感受到创作团队的严谨。

有观众直言,影片不仅是对3400多名遇难者的纪念,更像一堂“沉浸式历史课”,让年轻观众直观理解“铭记历史”并非一句口号。

导演赵林山在映后交流中数度哽咽,他表示希望通过大银幕,让影院成为“无声的法庭”,让每一位观众在光影中见证历史真相,这番话也引发在场观众的共鸣,放映结束后的掌声持续近两分钟,不少人红着眼眶离场。

不过,影片的叙事与风格也招致部分争议。有观众指出,影片节奏略显混乱,部分段落的剪辑衔接生硬,猜测可能与内容删减有关。

还有观众对影片的表现手法提出质疑,认为某些场景加入的轻喜剧元素显得突兀,“比如在沉重的实验场景后,突然插入一段略带调侃的对话,瞬间打破了历史的严肃性,像是在严肃题材里硬塞了不合时宜的片段”。

也有观点认为,导演或许想借鉴《美丽人生》“以轻衬重”的手法,但未能把握好尺度,反而让历史的厚重感打了折扣。对此,也有支持者反驳,称影片中“干净的实验场景”并非艺术加工,而是参考历史资料还原——为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当年的场所本就保持整洁,这种看似“违和”的细节,恰恰是对历史的尊重。

作为一部承载特殊历史意义的作品,《731》的口碑分化或许早已注定。它没有选择“安全”的叙事方式,而是直面历史的痛点,这种勇气值得肯定。

但无论评价如何,它至少让更多人主动去了解那段曾被遮蔽的历史——这或许比票房数字更重要。

来源:八卦娱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