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731》在哈尔滨首映。李乃文几度落泪。孙茜哽咽着说这是她的童年阴影。观众走出影院,许多人眼眶通红。压抑的情绪久久不散。预售票房迅速冲破一亿。这部揭露日军731部队暴行的影片,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
电影《731》在哈尔滨首映。李乃文几度落泪。孙茜哽咽着说这是她的童年阴影。观众走出影院,许多人眼眶通红。压抑的情绪久久不散。预售票房迅速冲破一亿。这部揭露日军731部队暴行的影片,承载着沉重的历史记忆。
九月十八日,影片正式公映。票房突破两亿。全球多地同步上映。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还有亚洲多国。它试图将一段黑暗的历史,推向世界的视野。
争议随之而来。网络上的评价出现撕裂。一部分人被影片的力量震撼。另一部分人则发出了刺耳的杂音。差评的理由五花八门。场景太干净,不符合历史。囚犯吃鸡蛋和白米饭,731的设施过于整洁。女性军官的出现,被斥为不合史实。还有人抱怨,影片不够血腥,删减了太多实验镜头,甚至不如一部抗日神剧。
导演赵林山用十一年时间筹备。他查阅了八千多页档案,观看了四百小时的影像资料。他解释,731部队为了实验效果,确实会优待所谓的“实验材料”。他们的设施,是按照日本当时最高标准建造的。影片中那些看似温和的场景,背后是更加冷酷的算计。历史比电影更加残酷。干燥实验,活人被烘烤成干尸。活体解剖,毒气实验。这些冰冷的数据,每一个都浸透了中国人的鲜血。
片尾的字幕缓缓浮现。“你若记得,我便活过。”这句话是整部电影的灵魂。遗忘,是对逝者的二次伤害。那些质疑影片“宣扬仇恨”的声音,显得苍白无力。记录历史,不等于煽动仇恨。真相本身,就足以警醒世人。有人说,这样的电影会吓坏孩子。可历史中的731部队,何曾放过任何一个孩子?我们今日的和平,正是先辈们用无尽的苦难换来的。
《731》的全球上映,本身就是一种胜利。它与《南京照相馆》等影片一起,正在构建一道对抗遗忘的堤坝。它们让世界看到,那段被某些人试图掩盖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面目。艺术加工与史实还原之间,永远存在张力。但这不能成为否定影片价值的理由。面对这样一部作品,我们需要的是更深的思考,而不是轻率的否定。历史需要被铭记。这是对受害者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未来最深沉的守护。
来源:冬食萝卜夏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