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在全国公映。这部影片选择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个特殊日子上映,本身就有着深刻的纪念意义。然而比上映时间更引人注目的是,影片在演员选择上做出了一项特殊决定: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本籍演员出演。
当电影《731》的银幕上出现那些日本军官的面孔时,很少人知道这些角色全部由日本籍演员饰演——这一背后坚持,源于导演赵林山对历史真实性的执着追求。
2025年9月18日,电影《731》在全国公映。这部影片选择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个特殊日子上映,本身就有着深刻的纪念意义。然而比上映时间更引人注目的是,影片在演员选择上做出了一项特殊决定:所有日本角色均由日本籍演员出演。
导演赵林山对此解释道:“我不愿让中国人扮演日本人。”他认为日本民族具有鲜明的双面性特质,其独特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是外人难以精准演绎的,只有日本人自身才能真实呈现这种民族性。
即使在疫情导致跨国调度演员异常困难的时期,剧组仍克服重重阻碍,最终组建了一支超过80人的日本演员团队。这种对细节的坚持,在影片上映后获得了观众对创作严谨性的广泛认可。
电影《731》选择在9月18日这一天上映,有着深远考虑。这一天是“九一八”事变94周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的时间标记。
许多影院的排片表特别将《731》的首场放映时间定在上午9时18分,并注有“警钟长鸣”标识。这一时刻与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相呼应,是一种尊重和铭记。
吉林省电影发行放映协会还专门组织了“警钟长鸣”特别观影活动,于9月18日9:18分,同步在全省170家影城开启《731》放映场次。这样的安排,让观影行为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纪念。
导演赵林山对演员选择的坚持,几乎到了偏执的程度。他明确表示:“我不愿让中国人扮演日本人。”
在他看来,日本民族具有鲜明的双面性特质,其独特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模式是外人难以精准演绎的。只有日本人自身才能真实呈现这种民族性。这种观点背后,是对历史真实性的极致追求。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要从日本调集大量演员相当困难。跨国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组建一支超过80人的日本演员团队几乎可以说是“近乎天方夜谭”。但剧组最终还是克服了这些困难,坚持了这一原则。
电影《731》上映后,立即引发了观影热潮。上映首日,累计票房就已破2亿,创下了多项纪录。
在上海黄浦区的国泰电影院,大厅一早便人头攒动。观众们沉浸在影片所呈现的历史情境中,许多人观影后深受震撼。国泰电影院工作人员韩佳莹表示:“我看到很多观众出来时都是眼泪汪汪的,这部电影确实能让大家铭记历史。”
一位观众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新中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虽然影片中的画面有些血腥,但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好时代,是无数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731》主要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为了扭转战局,在黑龙江哈尔滨平房区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这些反人类暴行曾经被企图掩盖,但中国人民揭露历史的决心永不磨灭。导演赵林山表示:“《731》是对那些逝去者的告慰,就让影像化作历史的证据,让影院化作正义的法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审判者。”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高晓燕认为,这部电影是历史与艺术结合的新范式,让‘反人类暴行’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可感知的人性困境。
电影《731》的创作历时10年精心打磨。总出品人庄严感慨地说:“能够坚守这份初心,是我们全体创作人员的责任与使命。”为何在33年后要重新拍摄这一题材?庄严解释道,之前的作品《黑太阳731》已经深刻揭露了七三一部队反人类的罪行,但新版《731》希望以全新的视角,运用现代电影技术,再次向世界展示七三一部队进行活体人体实验、研制生化武器的日本军国主义反人类罪行。
导演赵林山强调:“揭露不代表仇恨,揭露是唤醒。我们做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珍惜和平。”这种态度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同,有人表示:“我们要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应该珍视和平。”电影《731》通过全部选用日本演员饰演日本角色的坚持,展现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极致追求。这种创作态度,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在九一八事变94周年这个特殊日子上映,使得这部电影超越了单纯的娱乐产品,成为了一种历史记忆的载体。它提醒着我们,历史的真相值得被铭记,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视和平。
正如导演赵林山所说,揭露不代表仇恨,揭露是为了唤醒。通过这样的电影,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更加坚定地维护和平。
你看过这部电影吗?对于全部选用日本演员饰演日本角色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感受。
来源:iS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