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分钟获荣誉!萧山两少年抄作业之旅,藏着2022年夏天的秘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8 19:14 3

摘要:杨正骐导演的长片《呼朋引伴》在第19届FIRST青年影展上首映并获得“一种立场”荣誉。片长189分钟,讲述了两个初中男孩在2022年夏天的最后两天,试图通过抄作业来解决问题的故事。看似平凡的剧情,背后却埋藏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隐喻,为什么评论界称其为“历史的折

杨正骐导演的长片《呼朋引伴》在第19届FIRST青年影展上首映并获得“一种立场”荣誉。片长189分钟,讲述了两个初中男孩在2022年夏天的最后两天,试图通过抄作业来解决问题的故事。看似平凡的剧情,背后却埋藏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隐喻,为什么评论界称其为“历史的折叠”?

影片的主线看似简单:两个刚升初一的男孩:余佳佳和周诚诚,在暑假的最后两天发现作业还剩一大半没完成,决定外出找同学抄作业。这一情节看似无聊、普通,但电影中的许多细节却直指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比如核酸亭、封控政策、居家隔离等。

准确还原了2022年疫情下的城市状态。佳佳的爸爸长期支援边疆,妈妈是医护工作者,妈妈偶尔归家发现他作业没写,愤怒地没收了他的手机和平板;诚诚是留守儿童,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过着缺乏家长陪伴的生活。

两个孩子在一个个小区门口碰壁,找“查核酸最松的入口”,甚至为了进班长家做核酸排队时,还遇到了“明代倭人”。这些“穿越角色”看似荒诞,实则是导演的隐喻。

倭人象征萧山历史上的战争创伤,工人代表上世纪的工业发展。在孩子们的现实世界中,这些角色的出现像是历史的回声,提醒我们那些曾经的历史遗物,依然影响着当下的社会结构。

再看城市空间的变化。影片几乎全部取景于萧山老城区,导演通过两个孩子的脚步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真实面貌:老街上的商店关门、公交站台上的等待人群、算命摊前焦虑的老太太……这些生活的碎片拼凑成了疫情时代城市的图景。

影片中还插入了1990年代萧山电视台的历史影像,展现了城市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过渡,折射出社会变迁的速度与深度

影片的另一处亮点是人物关系。佳佳和诚诚是两个天真懵懂的孩子,不理解疫情政策,也无法理解家庭变故。特别是在遇到女同学时,他们只关心是否借到了作业,而对同学因为疫情要搬家的事实全然不知。

这种“一知半解”的状态,恰好反映了未成年人在社会剧变中的真实处他们无法理解世界的运行,却依旧在其中兜转、维持自己的节奏。

从拍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并不完美,摄影语言略显生涩,镜头调度也有些生硬。但正因为导演和制片人还都是大学生,这种朴素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加真实地记录了那个特殊时期城市的状态。

影片的最后,两个孩子终于抄完作业,兴冲冲地回到学校,却发现因为疫情,线下教学被推迟了。他们的努力,似乎一瞬间失去了意义。这种情节的安排,恰好展现出了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揭示了普通人对现实的无力感。

影片没有直接批判,也没有煽情,而是通过孩子的视角,冷静地记录了那个夏天城市中的种种细节。海报上的那句,“我们所处的现实,其实是过往历史的折叠”,精准地总结了这部电影的核心命题。它通过两个十三岁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故事。

《呼朋引伴》告诉我们,有些历史并不在课本里,而是在孩子的暑假、核酸队伍、公交车站和老街巷子里,静静发酵。

来源:男科医生磊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