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1年9月18日,日本用一场自导自演的拙劣戏码,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最苦难的一幕。九十四年后的今天,一部直面历史真相的电影——《731》正式上映。
1931年9月18日,日本用一场自导自演的拙劣戏码,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也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最苦难的一幕。九十四年后的今天,一部直面历史真相的电影——《731》正式上映。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我们期待了太久。根据最新数据,截止9月14日晚8时,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731》的“想看数”突破446.86万,,只差4万创纪录。不少影院一天排出30多场,甚至在同一时间段同时启用两个影厅放映。许多单位主动咨询包场,让业内对影片上映后的反响寄予厚望。
今天一早,电影《731》上映,根据猫眼专业平台数据,截至早上九点十二分,今日票房已超1.33亿元。《731》上映首日25.6万场,打破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冠军、内地影史单片单日总场次冠军等10项纪录。
惊人的票房背后,是空前高涨的民族凝聚力。
直面残忍,是一种勇气
为什么一部没有流量明星加持、题材沉重的电影,却能引发如此热度?答案或许在于,它触碰到了我们共同的民族记忆。
提起731部队,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关键词是“细菌战”、“活体实验”、“人间地狱”......比起南京大屠杀、慰安妇题材的影片,731部队相关影像作品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太残忍,太血腥。他们甚至把孕妇、婴儿当成“珍贵实验材料”。注射鼠疫、观察胎儿病变,甚至设计所谓“母爱实验”。这些残忍到无法想象的情节,全都真实发生过。电影《731》呈现的镜头,或许已经是院线电影的最大尺度,却不足残酷历史的万分之一。
更刺痛人心的,是这些罪行从未得到彻底清算。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获取731的实验数据,放过了石井四郎等战犯。于是,原本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人,带着血债安然终老。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仍在否认侵略,军国主义的幽灵从未真正散去。
当下,日本不断扩充军备,修改和平宪法,出云号、加贺号航母相继服役。一个没有真诚忏悔的国家,危险就从未远离。正因如此,《731》的上映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它是历史教育,也是政治博弈。
9月14日,影片发布全球上映海报,宣布将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9月18日,中国香港、澳门观众与内地同步观影;9月19日,美国、加拿大也将上映;11月韩国上映,随后登陆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等国。
这是一次跨越国界的记忆。血色历史不仅属于中国,它同样是全人类必须警醒的教训。
一部电影能改变什么?它无法抚平受害者心中的伤痛,也无法让罪恶滔天的战犯伏诛。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华民族付出3500万伤亡换来的教训,一旦遗忘这段历史,就注定重蹈覆辙。
看完这场125分钟的电影,就像走进博物馆,看一块停摆的钟,表盘上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黑暗、也最高光的时刻。每一个观众都将与这段历史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对谈,有人眼含热泪,有人义愤填膺,有人安静地离场,有人静坐在原地,等待着片尾彩蛋......
然而《731》的彩蛋,应该要走出影院去看。看CBD的高楼大厦,看放学回家的孩子,看广场上的老人,看车水马龙的街道。
来源:零度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