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术革新悄然推动创意革命,全球娱乐巨头正在利用AI重新定义动画与影视制作。最近,OpenAI宣布参与制作首部AI动画长片《Critterz》,影片预计明年登陆全球院线。这部讲述森林小动物冒险故事的影片, 预算不到3000万美元,制作周期仅九个月, 远低于传统动
整理自 | 动画手册、光墨
技术革新悄然推动创意革命,全球娱乐巨头正在利用AI重新定义动画与影视制作。最近,OpenAI宣布参与制作首部AI动画长片《Critterz》,影片预计明年登陆全球院线。这部讲述森林小动物冒险故事的影片, 预算不到3000万美元,制作周期仅九个月, 远低于传统动画电影三年制作时间和过亿美元成本。
这场革命的意义远不止于数字上的对比,《Critterz》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电影制作范式,一种人类创意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作方式。事实上,这不仅仅是OpenAI的单打独斗。从奈飞到迪士尼,几乎所有国际娱乐巨头都在积极布局AI技术,一场围绕AI的娱乐革命正在悄然发生。
01 AI优先的制作方式
传统动画电影的前期开发阶段,需要故事板艺术家、角色设计师、场景设计师等数十人团队工作12-18个月。中期制作涉及建模、绑定、布局、动画、灯光等多个环节,需要数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后期制作还包括渲染、合成、特效等工序。其中最耗时的渲染环节,一帧画面可能需要数十小时,整部电影的数百万帧画面需要巨大的渲染农场运行数月之久。
而《Critterz》的制作模式完全不同。它采用了一种“AI优先”的方法,由人类创作者提供创意方向和艺术指导,AI工具则负责执行耗时最长的制作环节。
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重新分配人力与算力的角色。人类团队专注于创意决策、故事构建和艺术指导,而AI则承担了重复性高、技术性强且耗时巨大的制作任务。这种分工不仅大幅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加速了制作流程。
02 AI制片全揭秘
影片创意源于OpenAI创意专家Chad Nelson三年前的构想,讲述了一群森林小动物在陌生人打乱村庄生活后,勇敢踏上冒险旅程的故事。
剧本创作仍然由人力完成——曾参与《帕丁顿熊3》的核心团队成员操刀。这意味着AI技术将主要应用于优化动画制作流程。通过由AI程序完成人类动画师精细考究却繁琐耗时的工作,而不是替代人类讲故事的能力,制作成本得以大幅降低。
技术团队强调,AI并非取代传统流程,而是作为“创意放大器”。制作团队将邀请真人演员进行配音,聘请艺术家绘制概念草图,然后将这些人工创作的素材输入OpenAI的各项工具进行AI化处理,包括GPT-5和图像生成模型。
与传统动画电影需要数千人团队不同,《Critterz》的制作团队由来自伦敦和洛杉矶的约30名核心成员组成,他们利用OpenAI的GPT-5和图像生成工具,将艺术家手绘分镜、演员声线等人类创作元素转化为动态画面。这种小型化团队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创作效率。
影片的资金由Vertigo的母公司Federation Studios提供,团队中的工作人员将共同分享影片的利润。这种模式为创作者们提供了更大的参与感与激励,挑战了好莱坞传统的分层薪酬体系,同时也反映了AI时代创意产业的新经济模式。当制作成本大幅降低,更多收益可以直接流向实际参与创作的艺术家,而不是被多层中间环节所消耗。
03 AI电影的背后风险
尽管前景不错,但AI生成电影仍然面临重大挑战。
首先是观众接受度问题。目前,观众对 AI 痕迹过重的内容并不买单,许多人仍然偏爱传统手工艺的温暖感和人性化特质。《Critterz》尚未找到发行合作伙伴,大型电影公司对这种新模式既感兴趣又谨慎,他们希望看到实际成果后再决定是否投入资源。
另一个挑战是技术限制。虽然AI在生成静态图像方面已经取得了惊人进步,但在保持角色一致性和讲述连贯视觉故事方面仍然面临困难。动画电影需要角色在不同场景、角度和灯光条件下保持一致性,这对当前AI技术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此外,AI工具的训练数据本身也存在版权风险。如果训练数据包含了受版权保护的材料,生成的内容可能会引发法律纠纷。目前,美国版权局的规定是:完全由AI生成的内容无法获得版权保护。这一立场在2023年2月发布的《版权登记指南》中得到了明确。所以,《Critterz》AI生成的内容本身无法获得版权,但这种混合形式很可能符合版权保护条件。
全球影院预计将在2026年见证这场人类与AI协作的实验结果。然而,即使是最先进的AI工具,也仍然需要人类的创意指引和艺术判断。未来的电影制作,不是AI取代人类,而是懂得使用AI的创作者取代不懂使用AI的创作者。
未来的电影制作人需要掌握新技能,包括 AI 工具的使用、数据管理和算法理解。但同时,他们更需要深化对人类情感、文化差异和故事艺术的理解 —— 这些是 AI 难以复制的领域。
来源:影视制作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