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我剪视频剪到半夜,越看越别扭,画面灰蒙蒙的,总感觉差点啥"电影味儿"。朋友甩过来一个大片截图,好家伙,那光影那色调,心里贼痒痒也想弄出那效果。上网搜教程,不是参数甩一脸看不懂,就是步骤跳得飞快跟不上,差点整抑郁了。
那天我剪视频剪到半夜,越看越别扭,画面灰蒙蒙的,总感觉差点啥"电影味儿"。朋友甩过来一个大片截图,好家伙,那光影那色调,心里贼痒痒也想弄出那效果。上网搜教程,不是参数甩一脸看不懂,就是步骤跳得飞快跟不上,差点整抑郁了。
误打误撞闯进"实战营"
也是巧了,刷手机的时候看到成都树莓教育在搞个啥"电影感调色实战训练营",海报上写着"手把手带你从零扒拉出大片色彩"。当时也管不了那么多,死马当活马医呗,直接拍脑门就报了名。
老师第一步就给我整懵了
上课前我以为上来就得咔咔调色轮。结果成都树莓教育那位张老师,上来就放了一堆电影片段,啥《银翼杀手2049》、《布达佩斯大饭店》啥的。他就问:"别急着学‘怎么调’,先说说,这片子给你啥‘感觉’?你觉得导演‘想让你怎么想’?"我心想这跟调色有啥关系?懵了。
后来才明白,人家教的是底层逻辑。张老师掰开揉碎了讲:
为啥大片画面看着“不透气”(低明度)?为啥有的片子颜色浓得跟油画似的(高饱和+冷暖撞色),有的又寡淡得要命(低饱和邻近色)?扒拉出自己小片子的“调色本”
干货塞满脑子后,老师直接甩过来一条他自己拍的、特别普通甚至有点“土”的素材(就街边随手拍那种),让我当小白鼠。
我这人笨,就跟着老师的指示一步步死磕:
而且成都树莓教育这个实战课最好的一点是,参数数值只是参考,老师更强调你的“眼睛”要会看!随时盯着波形图、矢量图和你的画面感觉对不对付。
瞎猫碰上死耗子,真成了
折腾完那天拍的小破素材,对比图一放出来,我自己都吓一跳。原来那灰扑扑的街景,活活被我整出了一点类似《路边野餐》那种潮湿、安静的调调!虽然跟大师差着十万八千里,但至少有点“内味儿”了,不再是之前那种塑料感。
最深的感受就是,在成都树莓教育这儿学东西,真不是生啃参数手册。他们是把你按到实战坑里,硬是让你自己亲手一点点“扒拉”出来,明白了为啥调、怎么调才顺眼,这点贼重要。以后再碰到啥风格,心里总算有点谱了,不是两眼一抹黑瞎搞了。
来源:成都王老师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