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番茄96%的《凶器》为何遭中国观众吐槽,美式恐怖片水土不服?

快播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6:29 2

摘要:说实话,2025年恐怖片《凶器》一上映就整了个大动静,直接把《罪人》创下的提前场票房纪录干破了。

说实话,2025年恐怖片《凶器》一上映就整了个大动静,直接把《罪人》创下的提前场票房纪录干破了。

烂番茄96%的新鲜度,IMDb也飙到7.9,华纳花3800万美金抢剧本时,听说乔丹·皮尔都气到开除员工。

但咱中国观众看完却直摇头:“这片子步子跨太大,脑子有点跟不上了。”

电影一开场就扔出王炸:同一班级17个孩子,半夜2点17分齐刷刷冲出家门。

监控里拍得清楚,一个个张开胳膊狂奔,像企鹅又像鸟,有人吐槽说跟《火影忍者》里急着打团战似的。

就这么着,17个孩子消失在黑夜里,只剩个叫阿利克斯的男孩没走,可他整天心事重重,没人愿意靠近。

家长们可不管那套,矛头全怼向班主任贾斯汀,半夜有人砸她家门,车上被刷“女巫”油漆,贾斯汀委屈归委屈,还得自证清白。

她盯上阿利克斯家,结果看见门窗被报纸糊得严严实实,屋里俩人影直挺挺坐在沙发上盯着人,换谁都得吓尿,她拔腿就跑。

这边家长闹得凶,警察保罗却有点“摆烂”。

这哥们儿被家务事搞得焦头烂额,在家被老婆逼着戒酒,在警局看老丈人眼色。

更魔幻的是,他还是贾斯汀的前任,俩人喝着酒就滚到了床上。

要说查案最上心的,反而是个瘾君子詹姆斯。

他为了5万悬赏金找线索,却总被保罗刁难,你说这事儿闹的,好人不像好人,坏人不像坏人。

这片子把故事放在小镇,简直是恐怖片的老套路了。

小镇嘛,封闭得很,啥事都在内部打转。

可《凶器》玩得不一样:表面看是孩子失踪,实则是成人世界的“大型翻车现场”。

阿利克斯家来了个姨妈格拉迪斯,看着病恹恹的,结果一来就把他爸妈变成了“活死人”,面无表情,动作僵硬,跟失踪的孩子一个样。

这时候观众才发现,大人的问题比小孩更离谱,班主任贾斯汀死扛“否认”人设,坚信自己没错,却偷偷闯入阿利克斯家。

家长亚契被“愤怒”冲昏头,逮着谁都当替罪羊;警察保罗一门心思“逃避”,查案和家庭责任全甩锅;瘾君子詹姆斯直接“堕落”,只想搞钱买毒品。

反倒是阿利克斯,每天给“活死人”爸妈喂罐头,活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你说讽刺不讽刺,大人活得像小孩,小孩却被逼成了大人。

但剧情走到这儿,观众开始吐槽了,格拉迪斯操控孩子的动机居然是“延长寿命”?铺垫了半天就这?跟去年《长腿》那种宗教邪祟的铺垫比起来,这动机也太“糊弄”了。

导演说这片子是为了纪念去世的朋友,想表达成人世界的自私。

可问题在于,当观众等着被吓尿时,导演突然开始讲大道理,这就跟吃火锅时突然上盘沙拉似的,多少有点窜味。

要说这片子最妙的,是把恐怖玩成了社会寓言。

格拉迪斯像极了《花衣魔笛手》的现代版,中世纪那个笛手帮小镇驱鼠,没拿到钱就带走了所有孩子。

《凶器》里的格拉迪斯没那么直白,她更像个“情绪病毒”,专挑意志薄弱的人下手:绝望的大人、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全被她搞得互相伤害。

这里头藏着不少暗戳戳的隐喻,孩子失踪的2:17,跟美国众议院217票通过的枪支管制法数字一样,有人说这在影射校园枪击案。

还有孩子奔跑的姿势,神似越战那张“NapalmGirl”的照片,指向战争对孩子的伤害。

更绝的是教育系统的刻画:阿利克斯在学校被排挤,老师知道他不对劲却没法管,因为规矩捆住了手脚,这不就是现实中很多问题的缩影吗?

但问题也出在这儿,导演扔了一堆隐喻,却没给个准话。

格拉迪斯到底是啥来头?她跟校园暴力、战争创伤啥关系?片子到最后也没说清楚。

就像《花衣魔笛手》的故事,传了几百年也没个准谱,观众猜得过瘾,可看完总觉得心里没着没落的,你说这到底是高明还是偷懒?

说实话,《凶器》最吓人的不是格拉迪斯的巫术,而是成人面对危机时的那副德行。

每个大人都在忙着把自己摘干净,结果一个个活成了“凶器”。

当孩子被迫扛起责任,大人却躲在恐惧和自私背后甩锅,这才是比恐怖片更真实的惊悚。

来源:点尘看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