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晚间,中国驻日大使馆的官方X账号直接“贴脸开大”,帖子上赫然是电影《731》的宣传海报,这不仅仅是一张海报,毕竟《731》在国内都是一个敏感的电影,在日本更是如此。
[浮云]明天就是9月18日了,《731》在经历了几次“被迫跳票”之后终于要上映了,而我国驻日大使馆更是“贴脸开大”。
一则日英双语的宣传海报赤裸裸的贴在了社交媒体的主页,引得日本上下一阵轰动,但宣传海报的效果已经达到了,日本不少网民已经“幡然醒悟”。
《731》这次能成功上映吗?日本网民是如何“醒悟”的?
9月14日晚间,中国驻日大使馆的官方X账号直接“贴脸开大”,帖子上赫然是电影《731》的宣传海报,这不仅仅是一张海报,毕竟《731》在国内都是一个敏感的电影,在日本更是如此。
海报的设计极具冲击力,中日双语的文案并列呈现,尤其是“揭露历史真相”几个大字更是说明了中国在历史问题的严肃性,仅在一瞬间日本舆论被彻底引爆,讨论如海啸般席卷而来,帖子迅速冲上热搜,其热度甚至创下了账号年度互动量的最高纪录。
转发量轻轻松松突破了10万次,《731》的宣传海报犹如一把利剑,将日本所有“虚伪”的一面划开,要让日本人正视这段历史,这张海报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效果,根本原因在于它把日本官方最不愿意让日本国民甚至是全世界知道的事给揭露出来了。
长年累月日本官方都在做“抹除”,但结果其实是一场空,日本总喜欢把自己伪装成战争的“无辜受害者”,在日本庆祝被原子弹轰炸80周年的庆典上更是如此,几乎每年暑期档,各种影视文化产品轮番上阵,集中描绘广岛原子弹下的惨状,或是冲绳战役中平民的苦难。
故事情节反复渲染着悲情,将日本牢牢固定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却对自身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和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一直都是回避状态,甚至有意无意的在扭曲日本人民的认知,对国际上的声讨更是采用无视策略。
翻开日本的教科书,你会发现“731部队”这个词汇缺少出现,甚至无法找到,即便提及那些惨绝人寰的实验,也被写成了“医学研究”、“特殊医疗研究”,731部队也换了个听起来人畜无害的名称——“防疫给水部队”。
这些都是掩盖罪恶的证据,而任何试图挑战官方掩盖事实的声音,都会受到压制,所以当中国驻日大使馆发布海报的时候,才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
这张海报就像一个火种,瞬间点燃了日本民间被压抑已久的疑问和对真相的渴望,超过10万次的转发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曾经的他们是沉默的,但这一次他们不想沉默,日本网友自发的高呼“这部电影必须在日本上映”。
他们终于发现自己被教科书骗了这么多年,恍然大悟之后,可能是一场日本由下而上的历史再教育运动,不过这可能就都是后话了,其实有一部分日本人在观看《南京照相馆》之后就很有体会,而《731》将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震撼。
日本网民的“疯狂”也让我们看到了,民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开始行动和质问,无数网民直接在社交媒体上追问日本官方和文部科学省,要求他们正视罪行,而不要每天强调核爆的伤痛,他们认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理应得到真诚的谢罪。
这场由海报引发的风波早已超出了日本国内舆论的范畴,说它把日本官方架到了火刑架上都不为过,日本习惯用“掩盖”、“修改”、“模糊”处理相关事态,但这一次曝光在烈日之下,他的小伎俩根本不够用。
况且国际上的舆论风也悄然改变,日本想要封住所有人的口并不容易,甚至是一种痴心妄想,电影《731》本身就是一件提交给全世界的“证物”,它并非凭空杜撰的商业化电影,其背后是剧组耗时11年的严谨考证。
导演团队参考了美国解密的整整8000页实验报告,拍摄地是按1:1比例复刻出的那座“四方楼”恶魔实验室,近年来,跨国证据链也在不断收紧,哈尔滨的731罪证陈列馆公布了上百名部队成员的犯罪档案。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渠道的证据,共同构成了一个难以否认的铁证网络,这些证据都在说着一个问题——日本逃不掉了。
面对汹涌的民意和国际社会的注视,日本官方则是不断在阻挠中国的历史重塑,其实日本的野心早就已经暴露无疑了,在今年大阅兵的时候日本就曾以“反日情绪”阻挠西方国家来中国参加阅兵。
而这一次的《731》将在国内外掀起怎样汹涌的民意可想而知,那日本会不会继续给我们扣上宣传“反日”或者更大的帽子呢?而且按照日本官方的一贯作风,《731》想在日本上映相比依旧是困难重重。
但即便如此,我想《731》团队应该也会努力争取,日本网民也会努力争取,毕竟民意大于天,我相信在明天之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呼吁正视历史,也会有不少人继续抹黑《731》,说中国是在杜撰。
但不论怎么样,我们都迈出了一大步,这是中国人自证的一大步,也是让我们铭记历史的一大步,处在和平年代太久了,有时真的会遗忘一些事情,但是老祖宗那段血与恨的历史不应该遗忘!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