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2025海浪电影周刚刚结束,以海浪荣誉、海浪展映、海浪产业和海浪对话四大板块,在阿那亚这个度假小镇,搭建起类型片创作的风向标与电影文化融合的试验场。在这里,AI与人类共赴 48 小时创作奇迹,传统影像与新锐表达碰撞出火花,每一部短片都是青年导演向世界发
时装
FASHION
报道
REPORT
美容
BEAUTY
9月份的海浪拍打着阿那亚的海岸,放映机的光束穿透暮色,无数关于影像的梦想投射在银幕之上。
不久前,2025海浪电影周刚刚结束,以海浪荣誉、海浪展映、海浪产业和海浪对话四大板块,在阿那亚这个度假小镇,搭建起类型片创作的风向标与电影文化融合的试验场。在这里,AI与人类共赴 48 小时创作奇迹,传统影像与新锐表达碰撞出火花,每一部短片都是青年导演向世界发出的独特声息。这其中,有以类型片为壳包裹的社会思考,以故乡为镜映照的成长轨迹,还有以AI为笔重构的记忆碎片和视觉奇观,青年导演们以各自的生活经验与独特视角,在海浪的浪潮中写下各自诗意的影像注脚。
浪花尚未褪尽之际,OK!与几位青年导演聊了聊。
《杀死艾达》海报
《杀死艾达》
NPC的觉醒寓言
当《杀死艾达》的海报出现在海浪电影周的展陈墙上时,“家庭主妇 NPC 反抗玩家破坏” 的荒诞设定,便已注定这部13分钟的短片将成为悬疑赛道的焦点。最终,它不负众望斩获 “海浪年度荣誉短片”。《杀死艾达》的灵感,源于让青年导演蔡坤宇一次夭折的游戏项目与一段居家生活的碰撞:“当时在家做自由职业,每天干家务、养猫养草,对‘有人破坏刚整理好的环境’这件事特别有共鸣。”为了让这个想法落地,蔡坤宇给故事注入了动作片的基因。“如果只是普通家庭主妇的抱怨,不够极致。”他采用游戏主观视角拍摄,让摄影机“长在玩家头上”,在剧情片里显得突兀的镜头语言,在游戏框架下变得顺理成章。
对蔡坤宇而言,类型片是打开社会议题的“半价门票”。他不想刻意追求“作者导演” 的固定母题,而是以“共情”为起点,寻找题材与类型的最佳契合点:“比如动作,单独讲动作不够有趣,但加上‘家庭主妇觉醒’的议题,就是我感兴趣的。”这种创作逻辑,让《杀死艾达》超越了简单的“反抗故事”,成为对“被操控者意识觉醒”的隐喻——当家庭主妇NPC挥起反抗的武器,她对抗的不仅是玩家的破坏,更是现实中那些“不合理却被习以为常”的秩序。
《杀死艾达》剧照
SPECIAL REPORT
OK!独家对话
蔡坤宇
青年导演
《杀死艾达》
OK!:一般游戏里可能不太会把家庭主妇当成一个主角,怎么想到把这个角色与游戏相结合的?
蔡坤宇:我之前在家待了两年,做饭、做家务,从日常的生活来讲蛮有感受的,我的理解是家庭主妇这个点在福建的文化里面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什么事情都要做,而男人只会搞破坏而已,这一点跟游戏里的npc很像。游戏里npc角色和开发者的关系,也蛮像我们福建那边人和神明的关系,距离很近,也会抱怨、吐槽、调侃等等。所以有时候我会观察这些游戏npc他们早上在干什么,晚上在干什么,攻击他们的反应,或者把他们东西抢走的反应,其实有很多探索的地方。
OK!:游戏里把npc的东西抢走了,他们都有什么样的反应?
蔡坤宇:有的时候真的会追着主角打,甚至你下次再来这个小镇上就会有一黑帮等着。
《杀死艾达》片场
OK!:创作过程当中有哪些难点?
蔡坤宇:我觉得主要是一个制作上的难度,因为从来没有人拍过。短片这几年比较少人拍过科幻加动作的,预算会比较难,因为我们只有三天时间要完成这个片子,也没有什么时间去排练,所以可能就得对每件事情规定得很细,就是技术层面的难度了。
OK!:未来有哪些想尝试的部分?
蔡坤宇:我感兴趣蛮多的,我觉得还是得两个东西组合在一起有趣,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变量。比如我不会对单一的悬疑感兴趣,但是如果悬疑加上某一个议题,我会觉得好玩,我才会感兴趣。
《清澄白河》海报
《清澄白河》
重组记忆碎片,遇见另一种“真实”
当AIGC技术逐渐成为影像创作的新变量,青年导演神思远带着《清澄白河》来到海浪电影周,以AI与实拍交织的画面,重构了一段关于东京的记忆。这部6分55秒的短片里,清澄白河的街巷、灵动的小狐狸,都在AI的算法中被揉碎又重组,成为他探索“技术与情感边界”的一次温柔尝试。
神思远第一次尝试AIGC,始于一次生活的转折。“从北京搬到云南后,我想过‘退休般的生活’,没有机会再做有甲方的影视项目,便开始研究 AI。”2022 年底,他完成了第一部 AI 作品,尽管当时模型水平有限,画质像“纸片人”,但他却从中看到了无限可能。“AI 最吸引我的,是一个人守着一台电脑就能完成创作,而且能快速实现脑海中的想法。”在《清澄白河》中,小狐狸的形象便是AI的“独家贡献”——“这种奇幻元素很难靠实拍完成,而AI能让想象落地,这是传统拍摄无法比拟的效率。”
《清澄白河》剧照
作为一位电影导演、视觉艺术家,过往丰富的影像经验,为神思远的AIGC创作注入了独特的艺术视角。他对视觉美学有着敏锐的把控:“我偏爱不同美术风格的混合,比如我想知道罗伊·安德森和马克·夏加尔的风格结合会怎样,AI让我简单地看到了一种可能性。”这种多元的审美积累,让《清澄白河》超越了技术实验的范畴,成为一部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 ——“我想通过短片,传递对‘记忆’的理解:它或许不真实,但那份情感是真切的。”
OK!独家对话
神思远
青年导演
《清澄白河》
OK!:生活里,能让您一直想要记住或回溯的瞬间、场景通常是怎样的?作品的创作灵感是否来源于遗憾?
神思远:能让记住和回溯的瞬间一般都是伴于情感,或者独特的体验。创作灵感不完全来源于遗憾,但是对我而言,遗憾的确是个值得被创作的素材。
OK!:在创作中,有遇到了哪些与之前预期不太一样的技术困境或思路困境?
神思远:暂时没有,因为我会在模型和技术边界内去工作,我不想给技术打补丁,这样也能让我避免因技术困境产生的焦虑,着也是我保护自己创作欲望的方法。
《清澄白河》剧照
OK!:在AIGC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您觉得它对于影像创作的实验挑战还可以拓宽到怎样的方面?会不会担心它会超越创作者本身?
神思远:AIGC可以作为工具应用到很多传统领域,我也不担心超越创作者本身。这是人类共同选择的结果,我目前只是用它完成一些我的创意。
OK!:您有着非常丰富的影像、视觉创作经验,那么AIGC创作跟传统的叙事创作相比,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在多次尝试后,有哪些经验和感受可以分享?
神思远:吸引我的地方很多,比如我一个人守着一台电脑就能完成一些工作,再比如我也喜欢做技术上研究。如果有经验要分享,我会说“不要跟AI死磕,换个思路再想想”。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海报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
严酷冰雪下藏着最纯真的善意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小小的天蓝色野冰,我们站在上面眺望雾中的世界。”当青年导演胥瑞在《阿利亚的吉尔巴拉》中写下这句slogan时,阿勒泰的冰雪便已不仅是故事的背景,更成为了承载人物心事的精神图腾。这部入围海浪电影周“此生即彼生”版块的短片,以两位速滑少女的创伤与羁绊为线索,将新疆的辽阔天地与成长的细腻心绪编织在一起,成为胥瑞献给故乡的一封影像情书。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剧照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胥瑞对家乡的情感早已融入血脉。短片的创作源于一场比赛的命题“我心中的那座城——阿勒泰”,胥瑞创作了一部以5个独立故事组成的长片,不久后即将上线爱奇艺和腾讯,《阿利亚的吉尔巴拉》是其中的1/5。
之所以选择聚焦速滑少女的故事,一方面源于童年记忆,身边朋友的身影:“我有很多吉尔巴拉这样的朋友,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很包容我,或者对我有过帮助,他们塑造了很多我的性格,也塑造了我后来做事情和思考的方式。”另一方面,源于她对阿勒泰冬天的偏爱,这是一开始动笔之前就决定好的,她要找到一个最能代表阿勒泰气质的一面呈现出来——当冬日的冰雪覆盖在足够宽阔的大地上,那种狂野、固执的美丽和傲气,温柔的包容和细腻,恰似阿勒泰少女的一体两面。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剧照
与许多聚焦竞技体育残酷性的作品不同,《阿利亚的吉尔巴拉》选择以温和的视角看待成长。胥瑞没有刻意放大竞争的焦虑,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与恐惧相处”:“那些速滑的孩子,未必都要成为顶尖运动员。我想讲的是,梦想是从故乡长出来的,她们要怎么带着对友情、对自己的思考,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
OK!独家对话
胥瑞
青年导演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
OK!:对阿勒泰有怎样的感受?
胥瑞:阿勒泰是一个特别酷的地方,很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当时去采风、拍摄,在那过了三个月的时间,我觉得它不怎么城市化,还是保留了一些当地的特色。它给人一种挺狂野的感觉,那里的人们,无论大人、小孩,解决问题的方式都很直接。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剧照
OK!:这个故事有没有自己的经历?比如小时候也经常出去玩滑冰?
胥瑞:还好,因为新疆的小朋友多少都会滑,但是我不是一个职业运动员,我从三年级开始打篮球,小时候除了校队成员打篮球的女生不多,我就和班里的男生一起打球。长大以后在北京找到一些女篮组织,结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篮球这项运动对我特别重要。
《阿利亚的吉尔巴拉》剧照
OK!:之前的学习经历对你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胥瑞:我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了8年,今年6月份刚刚毕业,我觉得在中戏学到的特别深刻的一个东西就是——人物,从进校第一天,老师们一直在强调这两个字,所以这个概念也让我牢牢记住了,后来实践中再去不断丰富、加强。
来源:精彩OK一点号